强组织 建队伍 促治理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

玉树市组织开展联合党日活动。玉树市委组织部供图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

近年来,青海党建领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青海的执政根基愈发牢固。

夯实执政之基 建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加强组织建设,党员是关键。青海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从严从实把好党员“入口关”,有效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熔炉”作用,打造了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党员队伍,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建好。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才能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青海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出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在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组”,进一步强化对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系统谋划。把提升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根本要求,结合换届“回头看”和乡村班子届中分析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通过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主题省级示范培训班和能力提升培训班、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强化“头雁”队伍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村干部报酬体系,搭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考核聘用乡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通道,全面加强支部建设和村干部队伍管理,夯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一线堡垒。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青海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在巩固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通过强化制度保障、用好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夯实人才支撑等举措,着力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经营规模小、同质化现象突出等问题,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随着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蓬勃兴起,“两企三新”正在成为基层党建新的重要阵地。青海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方位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不断充实优化“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建立健全两新行业党建机构,24个行业党委相继成立。各地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派员帮建、龙头领建等多种方式,在工业园区、城市“商圈”等新兴领域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针对建不了的,通过开展党群共建,采取建立群团组织等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并在制度保障、党务工作者培训、阵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伴随我省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基本完成,全省两新组织工作成为省委社会工作部重要职能之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迈入新阶段。

严把选拔标尺 完善任用体系

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修订《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在原有考察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听取支部意见、探索“家访式”考察、政治公开承诺、正反向测评等措施;制定《省管厅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在如何增强政治表现识别的精准性、采集手段和程序的可行性、结果使用的导向性等方面先行先试;制定《党委(党组)推荐省管干部人选暂行办法》,对推荐人选资格条件、推荐程序、推荐纪律等作出规定……青海持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质量关,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贯穿选人用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紧紧围绕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等重大战略,以及全省“十四五”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长远需要,根据各地区功能定位和各单位核心业务选干部、配班子,并有针对性地补充专家型、复合型领导干部,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让配出来的班子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事业需要。

围绕干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选育、干部监督管理和干部考核,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制度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实施细则,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关心关爱高海拔地区干部相关政策,研究制定20项具体措施,围绕健康保健、工资待遇、职务职级并行、带薪年休假、生活保障等方面出台46项配套制度,通过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为广大干部营造了安身、安心、安业的良好环境。

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青海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顶层设计持续大力“扩容”,主动融入国家引才计划,加大绿色算力、清洁能源、盐湖产业、高原医学等特色优势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建立“昆仑英才卡”服务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高质量举办青年英才研修班、青年英才论坛、人才项目洽谈会,认真抓好“校园引才”工作,推动人才工作扩容蓄能迈出坚实步伐。

深化机构改革 提升治理效能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

召开全省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会议,成立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乡村振兴局整体划入省农业农村厅,组建省政府国资委、省数据局……2024年伊始,青海省机构改革按下了加速键,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出发审视谋划推进改革,着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

青海始终以党中央精神引领改革航向,省委常委会高位推动,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强化上下一盘棋,加强各领域各层级改革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出台《青海省机构改革工作方案》及“1(省级) 8(市州) N(县市及相关领域)”改革方案,一揽子部署推进机构改革。

着眼建立上下贯通、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统筹省市(州)县乡四个层级,统筹党政机构、人口小县、综合行政执法、乡镇(街道)和议事协调机构五个方面,聚焦金融、社会工作、数据管理、农业农村、老龄、知识产权、国资监管、文物保护等重点领域,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构建适应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能体系。

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要求贯穿机构改革全过程,开展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预防教育,部署推进机构改革条条干预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典型案例,打好违规违纪问题“预防针”,创造严肃严谨严格氛围,不折不扣推动落实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历时一年多,青海各级各领域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加高效,基层治理根基进一步夯实,体制机制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风起帆扬,奋楫争先。新时代新征程,青海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加强党建领域的改革创新,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记者点评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本报记者 郑思哲

在青海这片广袤的高原大地上,党建领域改革与深化机构改革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推动着青海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建领域改革,核心在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改革方向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优化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青海落地生根。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通过改革来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运行效率。机构改革的目标在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以便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能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此前提下,党建领域改革为机构改革提供了政治保证,只有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机构改革中得到贯彻落实,才能牢牢把握机构改革的正确方向,保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机构改革可以进一步优化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建领域改革与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既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让机构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确保改革后的机构能够更好地履行党的决策部署;也要通过机构改革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制度不断完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机构改革,才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让党在青海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编辑:刘海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7月18日 上午2:15
下一篇 2024年7月18日 上午2: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