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洪雨晗
企业办公领域,2021年注定又是硝烟四起的一年。
- 1月14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召开了其6.0版本的发布会,宣布其用户数突破了4亿的同时,企业组织也超过了1700万家;
- 时间稍微往前调一些会看到,字节跳动喊话腾讯,称飞书文档遭微信小程序卡流程近两个月,而在此之前,企业微信刚秀出了自己用户量;新入局的百度则喊出了要“变革人类的工作方式”的激昂陈词;老牌玩家金山办公也在去年12月的“CHAO”大会上发布了新品。
短时间内,企业办公领域的新老玩家悉数登场,集体加码意味着所有人对于2021年有着一个共同的判断——企业端未来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阻挡。
距离去年企业办公市场爆火已经一年过去,随着企业数字化的加速渗透,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完成初步“市场教育”后,企业办公领域的下一步应该走向何处?
新钉钉的答案是,低代码,将数字化能力下沉。
老问题,新解法
协同办公市场能从去年火到今年,仅仅用一句“TO B是风口”来理解是很单薄的。“风口”一词,实质隐藏的信息其实是:企业端一直有需求没能被解决。
如果要加一个时间,那么是从过去到今天。
二十年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让内部管理变得透明,提高经营效率。在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是从外部采购大型软件,完成企业内部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如物料计划、资产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制造管理、财务管理等)。
相比美国市场,国内市场的企业信息化起步晚了一些,但问题一点也不少。大型软件的实施周期非常长,企业把生产、制造、研发、销售流程搬上系统得花上几年时间,还要考虑专业人员的配置、业务部门的培训,转型成本高昂。更麻烦的是,针对大型系统的改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后续的迭代和调整都十分麻烦。
除了传统大型软件本身的问题,中国市场还存在更复杂的状况:当时社会层面对软件价值的认知度不高,加上软件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和时常出现的盗版情况,软件行业的发展不算顺利,利润率也难以提升。
此情此景下,企业端和软件服务商都需要一个变革的契机,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再次给了值得参考的模式。
1999年,Oracle前高级副总裁马克·贝尼奥夫创立了Salesforce,并推出在线版CRM产品。贝尼奥夫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销售——该模式下软件通过互联网来交付,服务商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户则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软件,不需要一次性购买软件、硬件,也不需要维护与升级,一切均由SaaS运营商负责。
相比传统的软件交付模式,SaaS之于企业端是成本更低的选择。SaaS模式支撑着Salesforce成为千亿美元市值的企服巨头,同时也推动着甲骨文、IBM、SAP等软件巨头调整产业方向。
2015年,SaaS这把火“烧到”了中国,企业不再需要把软件采购回去放在公司里。SaaS的兴起大幅降低企业使用软件的门槛,但与此同时,企业端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少。
和传统软件的信息化不同,SaaS的在线化和实时化有助于数据“流动”起来,进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这也是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讲“数字化”的原因)。
但问题在于,国内企业使用的SaaS软件往往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平台和软件,却无法互通,由此造成的“数据孤岛”问题难以解决。
想象一下,当企业的简历管理、面试、晋升等用的都是不同的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便无从谈起,HR部门的工作效率势必会受到牵绊,员工精力和企业资源都会遭到损耗。
对于“数据孤岛”问题,在云技术不断兴起的背景下,目前国内的软件服务已经走进“基于云的SaaS”阶段,基于云和大数据平台,SaaS化软件数据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但即使如此,企业端的老大难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依然没有被有效解决。
不同于C端市场,B端的最大特点是需求非标(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大量细节效率问题,这些问题分散在各个非技术部门,一点一点地牵绊着企业效率,但在市场上可能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服务商来说,研发需要时间和成本,其考虑的是获取更多客户,更愿意提供覆盖面广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针对某些垂直领域的小需求进行开发。如果企业专门找到服务商进行开发,费用高昂不说,相应的开发周期也是问题。
虽然SaaS软件开发周期已经明显短于传统软件,但对企业来说依然不够,哪怕是反应最敏捷的互联网公司,一个应用的平均交付周期也在20余天左右。等到应用开发完成后,需求可能又会有不小的变化,这将带来额外的运维成本以及持续的IT投入。
相比和软件工程师来回沟通确认需求的模式,让业务部门的员工自己动手解决其实是最高效、最具针对性的解法。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曾说过,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每一家公司都将成为软件公司。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软件开发的能力应该下放到每一个普通员工手中。
事实上,纳德拉的思路指向的是当前企业级市场的重要趋势:低代码开发。在钉钉6.0版本的发布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给出了清晰的判断:“未来的软件开发一定是碎片化的,低代码开发将是2021年的行业关键词。”
低代码 进入星辰大海
什么是低代码开发?
简而言之,低代码开发平台(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简称LCDP)指的是一种方便产生应用程序的平台,这类平台可以减少传统代码的数量,让非IT专业的人士也可以快速上手,开发软件。
咨询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达到所有IT公司开发能力的5倍。这是企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后,行业面对的一个尴尬局面——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远远超过IT开发能力,他们需要完成的项目似乎永无止境。面对这一巨大的供需缺口,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几乎是唯一解决方案。
在张建锋看来,低代码开发将定义新一代的开发方式,让企业自己掌握更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我们今天有机会去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在全球率先实现新的软件生态体系和开发模式。”
围绕着“更简单”和“更开放”这两个词,钉钉在6.0的版本更新上,从原来的协同办公的平台,升级为协同办公平台和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平台,这是阿里巴巴自“云钉一体”战略升级后,钉钉最重要的版本升级。
在这次更新中,钉钉正式开放了宜搭、氚云、简道云等低代码开发工具,用户通过拖拽可视化组件,就能快速搭建业务应用。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快速构建适合自己的企业业务应用。即便没有IT人员的参与,企业业务的运营人员、财务、HR等等非专业人士都能够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实现日常工作数字化。
低代码开发工具钉钉宜搭
杭州的老板电器是一家拥有40年发展历史的厨房电器企业,其在过往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大量的ERP、CRM、OA系统、工作流系统。在过去的IT环境下,业务人员要实现新的需求,往往要找到信息化部门进行大量沟通进行落地。
如今,老板电器的工程师接触到宜搭后,用5分钟时间就快速搭建起了原来的工作流程,迅速完成了数字化过程,极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目前,在商业领域,一汽、复星集团、东方希望等大型企业,均已采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东方希望通过钉钉建立了全集团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钉钉被应用到智慧行政与后勤、生产管理、系统集成(ERP、eHR、MES系统),包括52个钉应用:eHR、MES系统、NC、QCS、出勤情况统计、待办审批、点餐、风险隐患、行政派车、合同管理、考勤审批、设备管理等。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后,东方希望26000名员工已接近全员入网。
在政务民生领域,浙江省有超过140万公职人员在钉钉上办公,并在政务钉上开发了1500个应用,大部分基于低代码开发。在河北省,受困于返乡潮下的基层防疫,邢台市巨鹿县用低代码开发在钉钉上搭起了返乡自主申报功能,让当地的防疫工作前置,这项来自基层治理的创新在钉钉平台上线后,将向全国复制。
除了低代码功能,针对“数据孤岛”问题,钉钉还新上线了连接器功能,以解决企业数据跨应用流通的难题。
许多企业在使用钉钉之前都有过自己内部的业务系统开发,这就意味着企业有着自建应用或第三方软件厂商的应用,当企业切换到钉钉之后,面临着数据连接的问题。凭借钉钉连接器,企业可以借助API打通钉钉应用、第三方应用、自建应用及企业原有IT系统中的应用数据,实现企业应用间的数据互通,快速将整个工作流数字化。
以员工打车为例,当第三方打车应用、自建财务管理系统和钉钉通过连接器打通后,员工打车的订单数据、事后的报销审批、财务统一支付、发票对账等分布在不同系统的数据都能在钉钉上完成联通,这意味着垫付资金、贴发票、提审批等繁琐操作均将成为“过去式”。
除了低代码开发工具和连接器,此次发布的钉钉6.0版本还推出了角色工作台,为管理者、财务、销售、人事、IT、教师等职能角色提供专属工作台。在管理员开通权限后,用户可根据职能需求,自主在工作台添加管理驾驶舱、财务报表、销售报表、人事管理等专属应用,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工作台。
在张建锋看来,钉钉未来的工作方式会更多从盯人到盯事。基于“以事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钉钉6.0对文档、会议、项目、待办、日志、日历、审批等十项协作类产品进行融合,并融入了来自原阿里邮箱团队的邮箱和日历,原Teambition团队的项目、待办、目标、云盘等产品能力,升级为“钉钉协同办公套件”。
基于钉钉协同办公套件,不同团队之间可以基于共同制定的目标,同步工作、共享资料、创作内容、沉淀成果、固化流程。例如,在制定目标阶段,TeambitionGoal融入钉钉,全面支持OKR,同时携带了非常便捷的进展汇报功能,并且可以与计划执行全面联动。
这些变化发生在钉钉并不奇怪。在“云钉一体”战略中,阿里云为低代码开发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算力,钉钉相当于把原本属于后端开发的事情放到台前,让创新在离业务更近的地方得以实现。
除了阿里云的底层优势,目前,钉钉开放平台入驻的开发者超过27万,合作的生态伙伴超过2000家,企业级应用服务数量超70万个,开发者服务的企业组织数超过640万家,这些都构成了海量创新出现的前提。
数字化权力的下放
坦白来讲,低代码开发,实质上并不是一套针对专业、复杂软件的开发体系,至少从目前看并不具备替代传统大型软件,如ERP、MES等核心软件系统的能力。
所以钉钉入场低代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数字化权力的下放,从过去只有IT、信息化部门操刀,其它人没有参与的可能,改变为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字化的参与者。
当IT开发成为一种基础能力,企业里的每个人,包括不懂IT的财务、HR,每个人都有能力将工作随手数字化。那么,数字化不再只是企业管理者、IT人员的事,每个人都能参与,甚至是数字化的主力军。
这种模式,一方面全员参与数字化,是加速用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经营的可能,打破IT部门的精力瓶颈,就是企业数字化的天花板这一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数字化的平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为自己工作环境提升,我要参与数字化”的权利。
例如,安徽某高校的科研秘书,为了把学院里日常繁杂的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经费申报等事务管理好,自学两小时的宜搭教程后,他用两天便搭建起了一套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系统。而在以前,IT供应商做这套系统需要花费20万元,耗时两个月的开发周期。
这是低代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现象缩影,同时也意味着云变得越来越易用,为激发创新、提高效率提供了基础。
从这个视角,为了进一步激励创新,钉钉方面还发布了“繁星计划”,即在各项能力开放的基础上,通过用户自建和开发者大赛的方式,在3年内帮助企业打造更多应用。
“我们希望,未来3年在钉钉上能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让云从IT的价值真正变成数字生产力”,张建锋表示。
回过头看,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就像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如今,在云计算成熟、数字化加速渗透B端的背景下,钉钉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其升级的动力是让微小创新不断发生,而当数字化能力从IT工程师转移至企业基层,那些“边边角角”的创新也将造就企业数字化发展新的里程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