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化程度,抑制自我管理的“毒性”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科研业务的结果状态客观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进度的不确定性、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成本费用控制的不确定性),是科研院所管理困难性的根源。采用工程类项目的项目管理方法,抑或是工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具有客观管理基础;采用科研单位甚至是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模式,又会存在大量的机会主义空间——由于确实存在影响进度、质量或成本费用的客观因子,而这些客观影响因子是否真的对特定项目的当前结果产生了实际影响、影响有多大等又不易测量,导致主观因素(人为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即使真的存在、而且很大,也无法被区分、被确认、被责罚,因此也就导致相关人员和主体敢于行使、甚至大量行使机会主义。

由于科研项目的特殊资源需求特征——必须发挥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使得很多科研院所在面临这个两难管理问题时,最终都选择了高度分权化甚至是“简单分权化”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在带来一段时间的“繁荣”以后,其内在缺陷导致的效率损失越来越成为主要矛盾,如进度问题、成果质量问题、成本费用合理使用和控制问题、科研项目高效组织问题、人员培养问题、科研业务经营问题等。

简单分权化科研管理模式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向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包括专题组)配置大量的“事权”、“财权”和“人权”,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几乎完全依靠他们的“自我管理”实现科研运行的全过程。

简单分权化科研管理模式的副作用在于:由院级层面实施的“组织管理”成分很少,或者说,院十分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而该过程中,恰恰存在着极大的机会主义空间——他们的积极性可能并没有更多使用到正确的方向上,缺乏过程管理,就意味着院并没有能对该模式的机会主义这一“毒性”加以有效的抑制。

转变发展方式、抑制这种“毒性”、进而将当前的机会主义空间转变为改革的红利(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很多院所当前发展阶段的迫切任务和根本变革方向。——在保持、甚至提高各类科研主体积极性的同时,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抑制效率损失发掘科研院所新一轮发展的价值空间。

管理模式的创新设计是技术难点。既要不同于传统项目管理和工业管理的方法(核心是集中计划管理模式),又要不同于当前做法(核心是简单分权化管理模式)。当前问题的技术背景和面临任务的技术主题,注定不可能仅通过具体操作方法的完善解决问题,而必须要有模式性的变化。需要警惕的是:有些院所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还在继续沿袭原来的管理变革思路,在放权让利上越走越远,或者还在继续“在扩大‘机会主义空间’的同时提高科研主体的积极性”,——这是管理变革的错误方向(相关探讨详见《科研模式改革:困境与出路》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科研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化程度,抑制自我管理的“毒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3:06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3: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