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大会暨“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颁奖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上海市儿童医院此次共斩获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颁奖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原司长、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世琨介绍,“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于2014年开始设立的全国性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项,是我国妇幼健康领域的最高科技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项由妇幼健康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申报和评选,涉及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出生缺陷防治、围产保健、生殖健康、中医药基础及应用等研究领域。此次,我院陈方教授领衔的项目“尿道下裂尿路重建临床诊治质量提升的系列研究”和黄敏教授领衔的项目“川崎病早期筛查体系研究与临床创新应用”荣获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李嫔教授领衔的项目“肠道代谢紊乱及表观遗传修饰调控下丘脑GnRH神经元功能诱发性早熟的机理研究”荣获妇幼健康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技成果一等奖
陈方教授领衔《尿道下裂尿路重建临床诊治质量提升的系列研究》
项目介绍:课题组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创新了多个尿道下裂尿路修复手术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开展尿道海绵体修复研究,实现尿道的功能重建;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重建材料;建立基于移动端和云数据的尿道下裂术后管理平台,加强患者长期管理和服务,形成尿道下裂尿路重建诊治质量提升的系列研究,实现临床诊疗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项目团队共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篇。获中国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中文专著5部,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8名,举办国家级学习班11届。目前多项技术已在全国十数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每年完成手术量1250余例,使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方法明显下降。
黄敏教授领衔《川崎病早期筛查体系研究与临床创新应用》
项目介绍:本项目基于多年流行病学研究及诊治积累,制定《川崎病标准数据集》,建立高质量队列数据,研制出基于临床指标的川崎病辅助诊断和高危预测模型,并开发临床辅助决策系统KDx。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川崎病检测的引物组、探针及试剂盒,并已申请专利,为筛选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甚至鉴定川崎病病原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
项目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各类课题 20 余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SCI 收录 17 篇,累计影响因子 86.387;研究团队目前已拿到相应软件著作权7部,专利2项,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嫔教授领衔《肠道代谢紊乱及表观遗传修饰调控下丘脑GnRH神经元功能诱发性早熟的机理研究》
项目介绍:本研究有助于从代谢紊乱和表观遗传学角度阐明影响下丘脑内GnRH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关键因素,为解释不断增长的性早熟发病率和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团队自2017年开始探究影响性早熟的因素和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内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项目5项,其中“扬帆计划”人才项目2项,上海申康、卫健委、上海交大等重点项目10余项。发表SCI文章和核心期刊80余篇,发明专利2项,编写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参与全国“儿童性早熟诊治指南”、“先天甲减诊治指南”等多项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1项,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1项,上海女医师学会临床科技创新奖1项。
编辑 | 刘炫言
审阅 | 徐 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