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党建 ”体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新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应探索“党建 ”实践体系,以党建与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学生管理、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使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同频共振,专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两翼协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轨并行,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齐头并进,在党建工作的创新中全方位带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党建 ”体系的构建、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依托多方力量的协同;尤其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应坚持党建育人总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在多元互动、密切协作中推进创新、增强实效,将学生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专业中的内行人、师生中的贴心人。
“党建 思政教育”,在思政育人中创新党建实践
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应落实“党建 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助力党建育人的全方位开展。
党建引领思政课程建设,紧抓育人主阵地。高校应抓基础、固根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工作方向,确保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党建工作紧密相连。通过专题调研、党支部帮扶、主题教育等形式,促使党建工作赋能思政课教学,在党建引领下守好思政课主阵地。选派优秀思政教师、优秀党员干部组成思政课建设指导小组,将党建工作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保障思政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拓展育人场域。高校应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知识传播、价值观培育、文化熏陶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融入党建工作,包括育人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实施等环节。同时,建设思政育人资源库,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主题教育内容、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丰富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促进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党建引领多元化育人实践,丰富学生体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高校在党建引领下创新育人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实践体验,深化价值引领和道德培育。同时,将支部建设、党建工作融入其中,丰富党建育人模式,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增强党建育人实效。
“党建 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中丰富党建工作
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建工作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引领。高校应构建“党建 学科建设”体系,强化学科建设政治导向,以党建工作的创新促进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
发挥党建政治优势,引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校应突出党建对学科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握学科建设总体方向。具体而言,将科研团队置于党支部引领下,充分发挥各级党支部的协调引领作用,在院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凝聚学科建设合力,自上而下形成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探索机制。
组建学科建设团队,提升党性修养。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学科建设团队党支部,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规范,将学科建设置于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同时,针对学科建设团队,设置党性教育、干部培育、示范引领等教育管理环节,在党建工作中提升成员党性修养、坚定成员理想信念。建设学科基地,激发学科建设活力。为促进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联动协同,高校可建设专门的学科建设基地,并以党建管理模式展开运行。在学科基地划分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并将党员干部融入其中,考核评估其学习管理效果,以此营造浓厚的党建管理氛围,有效引领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党建 学生管理”,在师生互动中深化党建引领
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的融合,也是高校构建“党建 ”新体系,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应在思想引领、精细化管理、学生党员带头等实践中,保障“党建 学生管理”的顺利落实。
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理应为立德树人服务,将人才培养视为工作目标。高校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促使管理人员重视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通过系统化培训和学习教育活动,带领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高校可将党员干部纳入学生管理队伍中,以双方的有机协同和互动合作形成“党建 学生管理”实践方案。同时,考虑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思考解决策略和应对技巧,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发挥智慧党建积极作用,落实精准化管理。在“党建 学生管理”实践中,高校可建设学生管理智慧平台,或直接在智慧党建平台中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模块。通过信息收集、大数据分析形成学情实际数据库,以此为依据开展精准化管理,在供需平衡中提升学生管理实效。发挥学生党员带头作用,密切与学生联系。“党建 学生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生党员的参与。高校应在学生党员中树立模范,在学生管理中发挥朋辈效应,以优秀学生党员为纽带,实现学生管理信息的上传下达。同时,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党建 文化建设”,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党建实效
创新传承传统文化,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离不开文化环境的熏陶。高校应构建“党建 文化建设”实践体系,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高校在制定教育教学制度、行为规范、校规校训时,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张贴标语、打造文化角等形式,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重视党建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通过开设廉政教育课、组织干部例会,宣传解读廉政文件、开展案例分析,打造校风清净的廉洁校园;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如革命博物馆等资源优势,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组织红色歌舞展演、红色文化主题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此外,高校需从党建工作中总结凝练伟大精神和党建文化特征,以此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从而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陈永花,作者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888〉、江苏省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84〉的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