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牛黄(中药牛黄的作用)

  平肝息风药均入肝经,多为动物药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功效。部分药以其质重、性寒、沉降之性,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重镇降逆、凉血以及祛风通络等功效。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本类药物多为虫类药,主入肝经,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及血虚生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亦可用于风阳夹痰,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

  部分息风止痉药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祛风通络之功,还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火上攻之目赤头痛及风中经络之口眼喁斜、肢麻痉挛、头痛、风湿痹痛等。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牛黄(中药牛黄的作用)

  来源:牛黄本品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本品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研极细粉末用。

  相关名字:又名西黄、犀黄、丑宝;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

  性状鉴别: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牛黄(中药牛黄的作用)

  药材性状:

  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牛黄(中药牛黄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治病证:

  1.温热病及小儿急惊风,惊厥抽搐,癫痫发狂

  本品味苦性寒凉,入心、肝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惊厥抽搐,每与胆南星、朱砂、天竺黄等同用,如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全蝎、钩藤、胆南星等配伍,以加强豁痰息风、开窍醒神之功c

  2.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本品性凉,气味芳香,入心经,既能清心热,又能豁痰开窍而苏醒神志。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謇,痰涎壅盛等症,常与麝香冰片、黄连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亦可单用本品为末,竹沥水送服。

  3.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热内盛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常与黄芩、冰片、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5年版);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用治痈肿疔疮、瘰疬,可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用法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胆红素;胆甾酸类成分:胆酸、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等。还含有脂瞻酸、卵磷脂维生素D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胆酸不得少于4.0%,含胆红素不得少于25.0%。

  2.药理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血管、降血压作用。此外,还有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利胆、保肝、降血脂等作用。

  附药: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牛黄(中药牛黄的作用)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为佳。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上午11:47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上午11: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