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好科研经费 提升科研效能
科研经费,如细雨润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扎实落地,不仅是释放科技政策红利的一大体现,更是激励科研人员向“高”攀升、向“新”奋进的有力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指明了方向。
科学研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的科研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既让科研经费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把科技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流程中解放出来,从而提升科研效能、助推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又避免因滥用科研经费,出现有失公平公正的情况?答案就是规范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做到既要“放”也要“管”。
“放”即“减负”“松绑”。长期以来,经费拨款进度慢、报销流程多、大量占用科研时间等问题困扰着科研人员,经费使用顽疾亟需破解。针对这些难点堵点问题,从国家到自治区层面先后出台政策,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式,在改进预算科目编制、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方面精准发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让他们放开手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管”即设置“红线”。设立“负面清单”、画出“红线”也是提高科研效率,实现科研经费灵活运用落到实处的方式之一。行动胜于一切,如果科研经费用不到“刀刃上”,或经费滥用成为创收“捷径”则科研经费无异于形同虚设,导致投入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科研经费管理仍需相关配套措施,合理监督,刚柔并济,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做到既消除了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的顾虑,又正面引导科研人员将经费使用的重心放在科研项目上。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对科技人才汇聚、科技事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充分说明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对提升科研效能的重要性。(张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