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丘成桐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杨浦区揭牌。研究院属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人才引进与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致力于在基础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助力解决我国战略领域“卡脖子”问题,引领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这一长期目标如何分阶段落地?研究院将以何种模式开展哪些领域的研究、引进哪些人才团队?研究院为何选择落地上海杨浦,院地双方将怎样双向赋能?
既要基础研究,也要实际应用
谈及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未来愿景,丘成桐说“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被设定为“25%基础数学 25%应用纯数学 50%交叉学科应用”。
除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还将探寻重大科研方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而要自己走出一条路。”丘成桐说,现代数学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很多方向中国数学家甚至完全没有涉猎。正如一场讲究策略的战争必须有攻有守,解决“卡脖子”问题只是“守”,而探寻自己的原创科研方向才是“攻”。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交叉”为名,如何真正实现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并不像‘炒饭’那么简单,需要对数学和其他学科真正了解,否则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丘成桐介绍,他们最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上首位细胞死亡基因发现者袁钧瑛团队合作,“他们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学方法,以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一年来我们的合作很愉快。”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新”在何处?
“我们在机制上并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研究内容灵活设计,否则容易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丘成桐说,美国之所以在科技上能够走在前列,也得益于灵活的科研机制。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胡森介绍,研究院要对标世界最顶尖水平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对机制性或共性的问题有所贡献;同时还要有真正的实际应用。对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来说,要达成目标,吸纳顶尖、有活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据悉,研究院希望在10年内拥有核心数学领域20名世界一流水平数学家、20个交叉领域的研究团队,培养30至40名国际学术前沿水平的青年数学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博士后100名,研究生500名。目前,已有一批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科领军人物确定入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院士担任首任研究院院长;十余位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数学家将加盟,其中不少资深教授仍在一线从事研究工作,保有活跃的创造力;还有几位菲尔兹奖得主或将以全职工作的形式加入研究院。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杨浦区科委副主任胡敏骏告诉记者,研究院的这些学术“大牛”能带动一批年轻有潜力的数学与其他基础学科人才集聚杨浦,提升杨浦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还能为杨浦带来研究资源和科创项目,有机会与区内高校、企业合作落地。
事实上,“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杨浦,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许多发展领域高度重合,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杨浦正全力构建“1 2 3 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发挥“智能 ”“互联网 ”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打造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四大新兴领域;研究院主要面向生命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环境等交叉学科领域,将赋能杨浦创新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产业人才,对产业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研究院将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揭牌当天,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这是国际华人数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盛会之一,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小刚、赛奇尤·克拉纳曼(Sergiu Klainerman),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邬似珏,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等全球顶尖数学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探讨纯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交叉学科22个领域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记者 胡幸阳 黄海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