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亮“四色” “五师”融“五范”(四有四亮是什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教育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发挥群学之基、兴学之要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地方师范院校是提振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高地,滋养延续一方文教事业兴旺发达的学统文脉,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教育事业生力军。作为一所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地方师范院校,南昌师范学院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赣鄱大地办教育,不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提升教师教育品质,凝聚内涵,凸显特色,擦亮品牌,成为江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母机”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南昌师范学院以振兴教师教育为己任,在教育强国目标中找准办学坐标系,在师范院校方阵中找准发展参照系,围绕“打造‘金色’教师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南昌师范学院”这个主旋律,在生动教育实践中思考、探索、回答“‘师范’究竟是个什么‘范’”这个办好教师教育的根本问题,打好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系列组合拳。在承载师道精神的“文化范”方面,学校孕育“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精神,毕业生在赣鄱基层传承为师治学之道,弘扬尊师敬师文化,奉献基础教育事业。在彰显教师育人的“规格范”方面,形成“师德师风铸魂、创新创业育人、服务人民培根、报效国家圆梦”的教师教育办学目标,以“师德、师风、师能、师技、师长”五方面职业要求为抓手,培养未来优秀教师核心素养。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范”方面,注重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成果导向,在“师范红、师范情、师范力、师范味、师范美”五个方面引领师范生成长,用师范魅力激荡高山大河,培育师者风范。

2021年,学校学前教育等3个师范专业首次成功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办学成绩得到专家组赞赏。专家组认为,学校坚守教师教育底色、守牢育人育才本色、彰显服务基层特色、聚焦师德师风亮色,“四色”有机融合,打造“金色”教师教育,是一所有情怀、有担当、有质量、有特色、有作为的本科师范院校。2022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专业分两批次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再次对学校教师教育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学校进一步增强办学内涵品质,牢牢抓住金色教师教育是学校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品质,培养师范生“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爱、师能有长”的“四有”品质气质,传承学校独具魅力的师范红、师范情、师范力、师范味、师范美,努力展示教师教育时代品格和时代精神,成为江西教师教育的办学样本和新时代展现,揭示地方师范院校办好人民满意教师教育本质特征,为乡村中小学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人才,在教师教育办学过程中闯出一条内涵式发展新路子。

深度融合“四色”办学理念

为解决师范性弱化、发展同质化等问题,南昌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守应用型、师范性、地方性办学定位,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四色”有机融合的“金色”教师教育。

一是坚守教师教育底色,聚焦教育发展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学校牢记教师教育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坚守师范主业,赓续师范传统,孕育“教学神圣、教师光荣、教育伟大”的师范文化,虽六易其名,但不改师范初心,师范专业数量占比超过54%,师范生数量占比超过60%。办学70年来,学校涌现出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成就显著卓越的“大先生”,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80余人,培育教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万余人。他们奋战在教育事业一线,成为学校教师教育办学成果的亮丽名片。

二是守牢育人育才本色,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校对标“三全育人”要求,形成职前职后相贯通、研究与实践双向互动、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发展,培养、培训、研究、服务“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U-G-S(K)”教师教育共同体,用中小学、幼儿园鲜活教育实践滋养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三习”实践育人,持续优化产出导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师范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获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三是彰显服务基层特色,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耕基础教育一线,为基层输送大批“下得去、留得下、教得好”的优秀师资,为均衡师资配置贡献力量。学校通过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资源与师范生培养共享、组织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方式助力教师及时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中小学(幼儿园)对师范生培养的需求;遴选8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园长)、名优特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参与论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承担教学任务;牵头成立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搭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干部与大学师生研讨、交流、对话平台,建设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参与学校达500余所。

四是聚焦师德师风亮色,打牢立德树人根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调,要推进师德师风基地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模式探索、方法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学校秉承“育师先育德”理念,将育德导向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构建“五青思政 思政课程 师德课程 环境育德”的全过程、全场域、浸润式师德教育体系,以“六大举措”打造师德养成特色,即修读一门师德课程、阅读一批师德教育书籍、聆听一次师德教育报告会、观摩一次师德故事会展演、参加一次师德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师德宣誓。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被邀请在全省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上作交流发言。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获批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研究项目。

有机贯通“四有”气质品质

学校秉承“培养一个人才,振兴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培育学生改造社会精神,厚植学生服务基层情怀,提升扎根基础教育能力,培养学生“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爱、师能有长”的气质品质,使“四色”有机融合的“金色”教师教育具备人文之美、情怀之美、乡土之美。

一是腿上有泥,扎根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办学宗旨,“学子来自基层、教师扎根基层、学成奉献基层”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最鲜明的标识与特色。在2022年学校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中,有关省领导充分肯定学校办学成绩,深情说道,南昌师范学院办学有情怀有坚守、有特色有特点,培养的学子裤腿带着泥,扎根乡村,扎根山区,服务幼儿园,服务中小学,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学校将师生扎根基层的感人故事创作成情景剧《到基层去》,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成果汇演上展出,受到广泛好评。

二是身上有汗,奉献教育。新时代人民教育家于漪指出,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地奉献。学校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赓续红色血脉,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做到以立德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强化师德养成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提升为人师表的仪式感、庄重感、文化感、归属感,毕业生离校前必须在师德馆进行宣誓,树立终身从教、终身无悔理念,系好迈入职场的第一粒“扣子”。一生只为一事来、扎根乡村教育几十年的“最美奋斗者”支月英老师是我校学子奉献基层的优秀代表。为弘扬学校服务基层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青风学堂”独立编导并演出了《支月英事迹专场故事会》等多部情景剧,激发学子奉献教育的深厚情怀。

三是心中有爱,助人成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心灵与心灵能沟通、灵魂与灵魂能碰撞,为爱使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教师应有的风度风范,努力涵养学生胸怀“四爱”情怀:爱教育、爱职业、爱学生、爱国家。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课程引导、榜样示范、实践触动,积极培育师范生的仁爱之心,树立教育大爱;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爱,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培养师范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执着和热情,使学校成为满足全省基础教育需求、与同类师范院校错位发展的基础教育工作“母机”。

四是师能有长,站稳讲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博学多闻,拥有一技之长,这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学校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把提高师范生职业素养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将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教研能力等训练考核项目逐级进阶式安排在四年学程之中,使师范生尽早更快成为实用有为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学生在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项目和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的省高校音体美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中表现优异,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受到基层中小学欢迎。

立体培育“五师”职业素养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思考师范生培养规律,提出从“师德、师风、师能、师技、师长”五个方面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实现“三个对接”,即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及《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接,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与《中学(小学、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接,守牢师范人才培养准线。

一是立师德,铸师魂。师德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涵养崇高师德是实现教师促进个人发展与满足国家需求相统一的核心要素。学校全方位构建引领型、浸润式师德养成教育模式,形成“课内教学 课外活动”“理论教学 实践锻炼”“师德认识 实践体悟”“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熏陶”“纸媒阅读 影视师德故事观赏”立体化德育方式,有效促进师范生学习师德规范、提升师德修养、涵养教育情怀。“师德修养”课程获江西省一流课程,入选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建成全国首创、高品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师德教育馆、师德文化长廊和以“立德、厚德、弘德”为主题的校史馆,让师德教育软件与硬件互动、情景与体验互融、过程与效果互促。

二是正师风,促学风。师风既包括教师个人的风度风范,也包括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风尚风气。师风既是师德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评价教师的直接依据。学校出台《南昌师范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师德师风违规问题通报制度,建立教职工师德师风档案,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教职工个人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按照“抓规范、强引领、严约束、促成长”理念,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与校风学风建设一体化发展,做到正师风,促学风;肃校风,转作风,营造“崇德尚学、善思笃行”的优良大学文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三是强师能,博育人。师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学识的重要体现,包括基本知识和能力等。学校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引,面向基础教育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确定专业办学目标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紧扣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设置师范生培养规格,将师范生毕业要求细化为可教、可学、可测、可评的知识、能力指标点,引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组织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置换农村骨干教师进校脱产研修,既有效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又全面提升农村骨干教师教研与指导能力,让师范生培养与教育实践无缝对接,师范生职业能力持续提高。

四是提师技,严教风。师技即教师职业技能或技艺,它与教育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侧重于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应用,是人们对师范中“教师范”的直接感知来源。学校重视师范生技能培养,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大楼;构建“三习贯通、四年连贯”的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实施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以“师范生职业技能测试合格登记”方式监控师范生技能达标状况;举办“红五月”师范技能展示月活动,全方位展示师范生技能培养成果,助力师范生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这些都受到师范生欢迎。

五是展师长,教寓乐。师长即教师个人特长,这既可以体现在专业能力上,也可以表现在个人才艺上,它不仅能够增加为人师表者的信心和魅力,而且更能为其职业生涯带来无穷乐趣。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求师范生必须学习掌握至少一门技艺或特长,培养一专多能的未来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练习书写、表演、说唱、运动项目等,使自己既能站稳课堂,寓教于乐,又能愉悦身心,丰富生活。

多元塑造“五范”育人方式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的关爱与引导,人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教师是一辈子的幸福。学校牢牢树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在“师范红、师范情、师范力、师范味、师范美”五个方面引领师范生成长,持续改善教师育人方式,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传承师范红。师范红是中国心、革命红在教师教育领域的体现与传承,它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方面。近年来,学校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党员带头、教师带动、红色基因引领等路径,着力打造由“青蓝讲坛、青风学堂、青雨润堂、青烛讲堂、青影艺堂”构成的“五青”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德育铸魂”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标杆单位、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等荣誉和平台。学校建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拥有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7门,出版《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编》2辑,多名教师在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是坚持服务基础教育一线,永葆师范情。师范情即注重教育情怀在教师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这是教师培养的软实力。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一线办学,促进基础教育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连续多年编撰发布《教育蓝皮书——江西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开展江西省、南昌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增值评价;举办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党建工作论坛;连续7年编印《江西基础教育参考》,连续5年举办江西省基础教育四十人论坛,连续4年举办江西省学前教育高峰论坛。学校坚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好评。学校培训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锻造师范力。师范力即培养教师时以教育智慧成就人,这是教师培养的硬实力。学校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乎办学质量的要素,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8%,博士教师占比22%,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4%,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28人,学术骨干155人。近年来,我校教师在江西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好成绩。学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省级教改项目立项率在江西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科研项目申报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持续提高,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四是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彰显师范味。师范味就是以卓越的教育风范、教师教育文化影响学生,它是教师培养综合实力的外在展现。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王,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示范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全国数学教育技术应用比赛等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00余项。由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江西彩车“金色赣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代表4600万江西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展演,并荣获“华美奖”。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70周年庆典演出,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

五是绽放“金色”教师教育魅力,传播师范美。师范美即师范魅力,是教师教育在办学价值追求、育人过程与育人成效上展示的强大吸引力。教育是“充满爱、富于情、追求真、启发善、塑造美”的伟大事业。师范之美,美在追求、美在情怀。学校守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赣鄱大地办教育,培养的学生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留赣就业人数比例达70%以上,从事教育行业人员比例超过50%。师范之美,美在品质、美在气质。学校注重师范生职业素养,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从“师德、师风、师能、师技、师长”五个方面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学生形成“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爱、师能有长”的品质气质。师范之美,美在精神、美在文化。学校利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70年来,学校崇尚师范美、追求师范美、造就师范美、彰显师范美、传播师范美,形成强大的师范魅力、师范精神、师范文化,不断丰富教师教育品质内涵,提高办学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学校盘活教师教育发展的各项资源要素,坚持“六个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办学经验,形成“四有亮四色·五师融五范”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为教师教育增添时代内涵和发展成果。一是坚持坚守与传承相结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传承师范精神与文化,“顶天”为国家培育良师,“立地”服务基础教育需求。二是坚持引领与浸润相结合,引领师范发展的准线与高线,浸润学生成长成才的师范内涵与品质,打造师德师风教育范式,构建全过程、全场域式的师德教育体系。三是坚持突破与创新相结合,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创新育人育才模式,形成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技能导向的实践体系和素质导向的养成教育体系。四是坚持协同与共享相结合,协同师与范、教与学,共享教育情与教学果,打通职前职后培养壁垒,建立研究与实践双向互动、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五是坚持内化与生成相结合,内化教育情怀,生成教育力量,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完善现代教师培养体系,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六是坚持激励与保障相结合,激励师生奋发有为,保障资源投入,提升育人质量,形成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和上下联动的协同保障体系。

“学必有师,师范乃教育之母。”70年来,学校接受时代挑战,挺立时代潮头;执着教师教育,付出了努力,尝到了甜头;耕耘教师教育,播下了种子,收获了希望。学校坚持“四色”有机融合办学理念,贯通“四有”气质品质,厚植“五师”职业素养,坚守“五范”人才培养方式,在融会贯通上下足功夫,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做足文章,用“金色”教师教育实践书写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举师范旗、走好师范路、干实师范事、做好师范人、远扬师范名,矢志不渝赓续师范传统、弘扬师范精神、厚植师范情怀、锤炼师范品格、涵养师范气质、积累师范文化,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建优建强师范专业,培育复合型师范人才,不断丰富教师教育内涵,凝聚教师教育特色,朝着建设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南昌师范学院课题组 执笔:张艳国、刘洁、宋乃康、钟成海)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8:44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8: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