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以高校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当下世界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未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思考和提前布局,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一重要论述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使命重大。高校在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寻找与新质生产力连接的切入点,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办学优势、学科特色等资源禀赋,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最大化地提升“长板效应”,以更好地发挥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围绕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这一核心要素,进行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彻底打破束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的藩篱和障碍。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江苏第一所独立建制的财经类本科高校,南京财经大学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和特色发展战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在优化前沿学科专业布局、国家级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办学新机制新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紧扣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两大主题,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

第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科技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重点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支撑,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组织能力。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和丰富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数字意识和数据素养。三是强化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粮食学科等传统特色优势学科,正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通过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学校将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和绿色经济等研究方向,着力提升现有的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的建设水平,持续推动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优化科研机制建设,开展高水平的有组织科研。立足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打造分工明确、协同高效、运转协调的“大团队”科研攻坚模式,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集中力量和资源开展科研攻关。三是瞄准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锻造一批高层次青年科研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前沿学科海外高水平博士的引进力度,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以多种形式服务学校,对内启动实施“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建设人才交流中心,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培养造就青年拔尖人才。

第三,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一是积极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强化校地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与江苏各地级市特别是县区“结对子”,搭建全方位战略合作平台,探索契合地方需求的合作项目,全面深化“一院一地一品”校地合作共建。二是积极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在与学校学科专业对口的行业领军企业内,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或科研工作站,实现“科研实验室”与“工厂车间”的无缝对接。三是牵头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基地,强化政校地企协同攻关。重点发挥学校财经类、粮食类学科优势,汇聚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学校建立首批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近年来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制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36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的科研项目50余项,全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纵深发展,强化新质生产力内外联动。一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赋能人才培养。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力度,加强师生国际交流。强化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以及“粮食流通与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等省“十四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二是开展前沿学科合作共建,赋能学科建设。深化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前沿学科合作,与世界一流前沿研究保持同步。学校将深化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高标准推动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院建设。三是强化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赋能科学研究。建立与国外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定期交流机制,积极主办或承办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会议,联合申报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产出标志性的国际合作科研成果。

(张利民,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3:53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4: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