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时节,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农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穿梭忙碌,将新鲜的西红柿、叶菜等采收、分拣、装箱,送上冷链运输车。24小时内,这些新鲜蔬果就会被端上首都市民的餐桌。在同种“一篮菜”风景的背后,是京津冀乡村携手振兴的坚实步伐。9年多来,三地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的“快车”不断提速:津冀蔬菜水果的进京之路更加畅通了,京津冀农业科技交流更加频繁了——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农场航拍图
■ 北京“下单” 津冀种菜
张家口尚义农场的大棚里,采收机正在收获新一茬的菠菜。“我们这的菠菜、樱桃番茄等,非常受北京市场欢迎。”农场副总经理张兴敏说。
张家口尚义农场是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自有农场,每年7月、8月生产的400多吨蔬菜,全供给北京市场,是环京地区重要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我们的蔬菜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计算出每个茬口的种植时间、种植面积等,形成农场运营分析,再结合市场供销情况,实现以销定产,产、供、销一体化。”公司技术研发部总监李长春说。
这些年来,北京河北协同建设的“京冀蔬菜产销信息系统”,每年采集蔬菜播种面积、价格、进京比例等信息都超过5万条,建立形成了“京冀蔬菜产销基础数据库”,为两地分析研判蔬菜供京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京津冀产销信息服务平台”也在近期上线,为三地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架起“信息高速路”,更好地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 科研协同 普“慧”农业
“冀杂金苗”系列谷子、“京麦”系列高产耐盐碱节水杂交小麦、“津娃娃”系列大白菜……7年前,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累计亮出了359项创新成果,为“三地共享科研成果”的协同发展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联盟成员已发展到77家,打造了分支联盟、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天津市智能农业研究院等20多个区域创新平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魏建华说。
作为联盟核心示范基地,去年在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完成的露地蔬菜无人农场建设,实现了露地蔬菜“耕种管收”全程关键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引领带动了我国无人农场的落地应用。而同为联盟核心示范基地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已累计引进1700余个京津果蔬新品种和大白菜丸粒化播种等多项国内领先新技术,筛选推介了适宜河北省种植的蔬菜新品种352个。
联合选育品种、联合举办论坛、联合进行农业科技“瓶颈”攻关……在联盟平台的推动下,京津冀农业科技真正拧成“一股绳”,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为三地的现代农业协同发展不断赋能、增智。
■ 稳“菜篮子” 鼓“钱袋子”
7月底8月初那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过后,天津市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更忙碌了:逐枝养护雨后倒伏的番茄秧;抓紧采收、分拣菜花、芹菜等蔬菜,装车运往北京……“我们合作社每年生产蔬菜1万吨,其中超过60%供往北京,供应期基本能实现全年不间断。带动了3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杨晓艺介绍。这既丰盈了北京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当地农户的“钱袋子”,2022年被认定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后,得益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合作社实现了与在京商超、餐饮企业的对接。“日常蔬菜再也不愁销路。”杨晓艺开心地说。
同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的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蔬菜5万吨,最多时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200多吨。“合作社现有社员1400余户,户均年收入能有4-5万元。”副总经理张新伟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与张承地区合作建设了31个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彩椒、大白菜、甘蓝等20多种蔬菜,有效促进了张承地区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自2022年启动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来,已认定300亩以上的基地130家,其中天津市15家、河北省115家,总面积达到9.91万亩,年产蔬菜超过50万吨。计划到“十四五”末,累计支持建设210家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超过12万亩。
今后,根据《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框架协议(2023—2027年)》的总体安排,三地将围绕推进重大事项统筹衔接、加快产业协作对接、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强化农业农村生态协作、开展安全联防联控联查五大方面加强合作,扎实推进14项协同工作任务。同耕共作、优势互补、协同赋能……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协同发展的宽广大道上,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携手并肩、阔步前行。
(原标题:京津冀同种“一篮菜”)
来源:北京日报 文/魏昕悦 张庆华
流程编辑:U02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