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于一个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建院71年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一直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在交通标准建设、数字化业务、山区桥隧技术、生态环保、科研平台搭建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助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交通标准引领
近年来,四川公路设计院积极贯彻国家标准化战略,认真落实《四川省“十四五”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标准化规划》,聚焦行业需求,加快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和实施,推动标准化与科研互动发展。
首先,该院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设立科技信息部、建立系列制度体系、加大激励和评价应用等方式,推动交通标准建设相关工作。近5年,该院奖励标准成果90余万元。
四川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其次,该院全力做好四川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行支撑。2022年4月交通标委会成立至今,作为交通标委会秘书处承办单位,该院组织完成119部地方标准的技术审查和实施复审。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此外,四川公路设计院聚焦需求和技术优势,加强标准支撑引领。一是立足高原山区工程建设需求,强化标准供给,该院在桥梁、隧道、地质、监测等领域加大标准申报,近3年成功主导立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7项;二是坚持编制主导与参与结合,拓展标准立项路径;三是编制标准图通用图,做好标准化设计。
四川公路设计院还加强科研和标准协同衔接,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该院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桥梁成套技术、抗震减灾技术、路面原位再生技术等科研成果已编制形成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
数字赋能安全出行
近年来,四川公路设计院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数字化科研13项,主编标准指南1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核心知识产权近100项,获得数字化相关各类奖项近30个,其中国际buildingSMART大奖为国内高速公路项目首次获得。
沿江高速:创新应用多项数字化技术,国内首个荣获building SMART大奖的公路项目
其中,智能监测云平台针对山区公路工程结构隐患与自然灾害耦合多发特点,基于BIM GIS数据底座,叠加物联网传感数据,实现了对桥梁、隧道、边坡及房建工程的全天候监测预警和分析评估,为工程结构物的全生命期、全天候集群化监测预警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初步建立了监测预警和决策响应联动机制,实现了“单桥系统 省级平台”两级架构的互通互联,已成功应用于雅西、雅康等10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凉山、眉山、攀枝花、泸州、成都等市州普通公路上百处桥梁、隧道、高危边坡的结构健康与安全风险监测项目。
乐西高速:首条自主完成的高速公路数字化项目,创新实现BIM成果的跨周期、跨平台的传递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
依托自主研发的BIM GIS数字信息基础平台这一数据底座,四川公路设计院进行了“梯级开发”,包括监测云平台、工程结构智能监测、桥隧数字化协同检测、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和工程信息化质量管理等三级应用平台,建管平台、养护平台等二级软件平台。
工程结构监测智慧云平台-数字大屏
结构监测、智慧感知数据的安全传递和高效使用需要软硬件产品配套使用,为此,该院同步研发了一系列硬件产品,在大幅减少安装运维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能更加全面掌控数据安全,灵活挖掘数据价值和创新驱动潜能。
桥隧技术打造超级工程
建院71年来,四川公路设计院创造了众多“超级工程”,在一个个桥梁、隧道项目建设中,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创新施工工艺。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
桥梁方面,截至目前,该院桥梁专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际桥梁大奖2项、詹天佑奖6项、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余项。该院自主研发钢管混凝土拱桥,填补了行业空白,先后设计了2004年通车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2013年通车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合江长江公路大桥、2020年通车的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广西荔玉高速公路平南三桥、2021年通车的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合江长江三桥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创造和积累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核心技术。
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
隧道方面,该院累计获得3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际隧道大奖1项,詹天佑奖3项。该院已解决了高海拔隧道设计施工难题,独立完成设计13座高海拔隧道,占目前25座全国已建、在建海拔2500米以上超特长公路隧道的52%。其中,317国道雀儿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海拔最高、也是唯一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特长公路隧道。
四川公路设计院长期致力于路面专业科技攻关,牵头成立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研发平台,累计完成8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5000多公里路面养护维修设计,获得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
生态技术呵护绿水青山
四川公路设计院长期致力于公路生态环保科研攻关,推进专业发展,已完成四川省超5000公里的公路环水保咨询、设计,打造了以新川九路、雅西高速、成南高速、西攀高速、雅康高速等一批环水保典型示范工程。截至目前,该院牵头申报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5项、咨询设计成果奖5项,取得研发成果22项,成为四川省公路环水保咨询行业的领军力量。
四川省公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在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首次提出了“大环保、无边界”的全新技术理念,致力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大环保”是指从专业小环保走向行业大环保,突破各专业、产业的分割和壁垒,全方位、全过程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地落实。“无边界”是指维护公路安全红线的“边”,打破路域生态环境的“界”,促进交通与生态、景观、产业的无边界深度融合。
为解决公路建设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四川公路设计院于2018年成立环水保管家服务团队,拓展业务板块。新业务涵盖环水保规划咨询、设计、科研、监理、监测和验收,致力于提供环境保护、景观设计从规划、工可、设计到施工、运营的全过程管家式服务。
创建高能级科研平台
长期以来,四川公路设计院坚持以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重大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推优报奖、技术交流和成果推广转化,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迄今,该院创建了“国家 部 省 厅 公司”五级科研平台,涵盖桥梁、路面、隧道、地质、环保、监测等专业领域;推行“大师领衔制 主任负责制 代建部门实体管理制 科研人员会员制”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以平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成果支撑平台发展。
长大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分中心科技人员在雅西高速姚河坝大桥开展桥梁监测工作
五级科研平台加强前沿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标准规范引领,着力攻克“三高”(高原、高寒、高海拔)“五个极其”(极其险峻的地形条件、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其艰巨的建设条件)等制约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十三五”以来,四川公路设计院以科研平台为研发主体,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50项,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研发的“高寒高海拔超长隧道建设运营关键技术”获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十大技术突破”,该中心获评“2020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十大创新平台”。
四川省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缩尺模型阶段性试验
四川公路设计院将进一步立足自身实际,传承和发扬71年来厚积的品牌效益和技术优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提高勘察设计技术含量、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以“拳头产品”打造自有品牌,带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大格局,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四川公路设计院姚刚、匡成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