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姜法祥)昨日,一条好消息从烟台市农科院传出——2023年,烟台市农科院签署技术合同159项,合同总额2100余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烟薯25”“金阳蜜珠”“烟金蜜”……一批为人津津乐道的最新农科产品、技术、服务,正是通过成果转化,走向广袤田野、走向企业车间、走向全省全国,为烟台开辟了新赛道、催生了新动能、打造了新引擎、塑造了新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谁能更快、更好地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难点、堵点,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时代之问,市农科院给出了答案:聚焦主责主业,理顺体制机制,推进科研与产业精准对接,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供给与高效率转化,让新技术、新成果真正扎根大地、开花结果。
从要我转到我要转
“以前,受传统思维影响,我们虽然有很多论文、品种、专利,但实事求是地说,科研人员更多是用于评职称、完成项目,真正成功转化的并不多。”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张序说。
科研与产业“两张皮”,导致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大量论文和专利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这也是全国各地都存在的共性现象。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
生物育种、基因工程、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台清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破除成果转化和科技管理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民晓说。
瞄准“不想转”的痼疾,市农科院研究制定《烟台市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人员奖励部分占转让开发额度的70%。
以甘薯为例,“烟薯25”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育种人品种权转让分配已超过500万元。在重奖激励下,育种人已连续开发出“烟薯29”等优良品种。
同时,建立分类评价机制,修订《烟台市农科院岗位目标责任制分类考核办法》等多项配套制度,将科技成果与技术服务转化收入作为“破四唯”的重要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
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成果转化氛围由“要我转”变为“我要转”,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从低头干到抬头看
“成果转化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科研人员只知道低头干科研,不知道抬头看市场,导致产品不对路、市场不认可。”市农科院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新语分析说。
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要想能转化、快转化,就必须破解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
作为供给源头,市农科院引导科研人员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需求,立足市场应用,高质量供给农业科研成果。
“现在市场上8成苹果都是红色‘富士’系,我就想种植黄色苹果来丰富品种结构,但市场主推的黄色品种‘维纳斯黄金’‘王林’‘信浓金’等都是国外引进品种,缺少自主知识产权。”龙口市南村果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刚说。
由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黄色苹果新品种“烟金蜜”的出现,解决了他的困扰。2023年10月27日,龙口市南村果园果业有限公司以668万元的价格取得“烟金蜜”的开发使用权。这是烟台第一个成功实现转让开发的自主选育苹果新品种,实现了烟台苹果种业创新新突破。
“‘烟金蜜’的成功转让,有利于黄色品种的国产化替代,丰富了中国苹果品种结构,可破解果品市场同质化问题。”“烟金蜜”品种育种人宋来庆说。
以科技创新支撑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激励科技创新,这种良性循环,支撑了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持续产出,还推动了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评价品种好不好,以前靠经验,现在靠市场。”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李涛说,去年,市农科院蔬菜团队选育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成功转让,实现蔬菜品种转让零的突破。今年准备召开西红柿新品种观摩会,让市场来检验好的苗头品种,加快新品种的转化推广。
从不会转到高效转
连续多年实现高产创建,打破一系列高产纪录,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在小麦新品种推广共同体的助力下,“烟农1212”不断迎来高光时刻。
“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推广共同体由市农科院牵头发起,安徽丰乐种业、山东金海种业、河北粟神种业和山西瑞德丰种业四家种业强企组成。共同体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支撑和全产业链培育等方面共同发力,促进“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快速和大面积推广。
企业是衔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是成果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实施者。市农科院推进科企精准高效对接,与九圣禾、山东种业等上市涉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科技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科研院所,我们有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而企业有市场化运作、商品化推广优势,两者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将科技成果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张序说。
在实践中,市农科院科企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并探索形成“企业出题、农科院答题”的科企合作模式。
“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传达给我们,让我们育种目标更精准、成果转化更快速。”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志说。2023年,市农科院小麦团队一次审定新品种6个,不仅在数量上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其中4个已成功转化,2个即将转化。
同时,瞄准“不会转”,市农科院新设立对外合作处,获得烟台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指定专人负责成果转让开发和技术合同登记管理。
目前,全院已储备了一批专、兼职成果转化工作人才,形成一支“懂技术、懂市场,会策划、会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加强品种管理和成果开发。
“以前,全院只有小麦团队有品种转让,现在甘薯、蔬菜、苹果、畜牧等学科全面开花,都有突破。”王新语说。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