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研评价改革精神,鼓励高水平成果产出,学校开展2023年度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评选。2023年,学校共有7项成果获得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表彰,其中,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4项,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3项。
获得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表彰的成果是:农学院杨小红教授团队完成的“玉米和水稻增产基因挖掘”、农学院倪中福教授团队完成的“基于激素平衡创制新型高产半矮杆小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团队完成的“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与跨种间传播机制”和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团队完成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获得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表彰的成果是: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团队完成的“盐碱地快速脱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示范”,人文与发展学院李小云教授团队完成的“广覆盖、立先锋:乡村CEO培养助力人才振兴”和“杰出科技小院与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团团员”。
2023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名单
据悉,我校以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贡献奖励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建立了以成果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校院两级激励体系,摒弃单纯以成果数量和论文相关指标评价的奖励方式。学校于2019年首次评选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已累计评选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40项。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评选引导教师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贡献度,支持鼓励教师围绕具有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表彰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与重大社会服务贡献评选实行代表作评价和同行评价,并积极探索长周期评价,鼓励高水平成果产出。
校级代表性科研成果突出质量导向,破除以刊评文,曾获得表彰的单倍体育种技术虽未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但该成果实现了传统选系技术和育种模式的变革,对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曾获得表彰的自主基因编辑器突破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打破了美国全球技术垄断。校级重大社会服务贡献突出成效导向,曾获表彰的“河边深度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衔接模式创新及推广”项目,帮助河边村在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边村模式”,为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项目,传承黄淮海精神,长年扎根东北平原,创建与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认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耐热保护剂活疫苗”项目在完成转化当年已累计使用2亿羽份,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余万元。
全体教师要向获奖者学习,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潜心研究、拼搏创新,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科研院 社会服务处
编辑:马文哲
责编:武慧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