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费更好为创新服务——四川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纪实

让经费更好为创新服务——四川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纪实

【改革进行时】

“没有繁琐的预算申报、经费调整,我们也不用充当‘财务专家’了,能放开‘手脚’专注科研。”5月4日,谈起参与四川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经历,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樊晶教授兴奋地告诉记者,“改革激发了创新活力,‘包干制’项目结题后,我又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从2021年起,一项旨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权和使用自主权等,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改革,在四川稳步推进——在7所高校,对2020年度及2021年度立项的“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开展为期2年的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樊晶正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包干制”试点,如何除旧布新?今年3月,随着上一轮试点工作的结束和新一轮“包干制”试点启动会的召开,两年改革“成绩单”逐渐明晰……

“打酱油钱”可以“买醋”了

谈及科研经费管理,38岁的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梁越洋印象深刻。2015年刚参加工作时,梁越洋首次协助填写项目申报书。

“当时主要精力放在写研究方向、计划等方面,最后留了两天准备写项目预算,一看预算表傻眼了。”他回忆说,该项目涉及经费近200万元,预算需填报近50项,“2至3年的科研时间,用多少材料、做多少实验要填,开多少次会、出多少趟差也要写。熬了两个通宵仍是一笔‘糊涂账’,最后只能向上级部门申请延期申报。”

“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是梁越洋这样的年轻科研人员口中常谈的话题。由于科研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申请项目时要同时编制项目预算表,需要把未来一年甚至几年的事情安排明白。

然而,许多科学研究不可能“未卜先知”。

为激发创造性和创新活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其中,科研经费“包干制”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后,当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就发文在科研项目的差旅费报销上探索“包干制”;同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启动试点“包干制”。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包干制”实施范围再度扩大,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

在四川,随着2021年1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联合下发“包干制”试点通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启动“包干制”试点。“首批试点涵盖中央、省属高校,科研领域涵盖广泛,普遍具有较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宽”“严”相济守“红线”

“‘包干’后,经费可以用在哪里?不能用在哪里?刚开始心里有点打鼓。”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冯玎是一名90后“青稞”。

2020年,他申报的一项高海拔区域高铁供电系统研究课题,获批省级自由探索类项目并试点“包干制”。

试点后,科研经费报销只需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即可,无须学院、科研院等部门另行审核。“理论上,‘包干’后科研经费可100%发放绩效,但这根本不可能。”冯玎说,“放管”不等于“不管”。

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处负责人介绍,试点中,学校采取了“关键时点承诺制”,在项目立项、经费报销和项目验收时,项目负责人和经费实际报销人实行经费合规使用承诺。

“是承诺,更是提醒。”该负责人说,学校发布了“负面清单”,并制定“包干制”《实施细则》划定经费使用范围,明确对存在截留、挪用、侵占项目经费等违规违法行为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诚信,是试点的前提和底线。”试点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对“包干制”试点项目经费支出实行项目负责人签字、单位审核的报销机制,并在内部公开项目经费决算表,接受广大科研人员监督,“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的同时,我们正探索将科研伦理、作风学风、经费使用等纳入科研诚信管理,通过发挥监督和诚信建设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尊重创新让“探索”更“自由”

“相较预算制,学校项目管理费金额降低28.6%,直接经费提高10.6%,绩效支出仅上涨0.3%。”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包干制”试点以来,学校累计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包干制”试点项目35项,立项经费590万元,目前到期已通过验收、待验收项目达100%,无逾期未验收情况,“没有出现人员绩效和劳务费比例过高的问题。”

“‘包干制’探索,旨在真正解决科研人员报账繁琐、经费自主权仍不够、劳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等问题,但要避免出现‘一包了之’‘一放就乱’的情况。”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下一轮的改革,近期已召开四川省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启动会,启动新一轮试点。

“‘包干制’试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结合实际的一校一策、一院一策,各试点高校、院所要准确把握放管结合,并明确负面清单,为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划定禁区,让科研人员自主管理和使用经费时知晓‘底线’,执行试点政策时打消顾虑。”该负责人说。

在两轮改革中均被列入为试点单位的成都理工大学,目前“包干制”项目已从第一轮试点时的2类扩大到了6类。同时,学校还将探索项目结余经费“包干”进入科研人员“预研基金账户”模式,为个人后续自由深化研究、前瞻性预研究提供保障。

“‘包干’后更能让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天府峨眉计划入选者、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郎咸国说,在“包干制”探索下,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轻松有序,科研人员有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未来,通过科研人员经费管理职责,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使用权,一定能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经费更好地为创造性活动服务。

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午5: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