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某名校:教学科研岗,四青才给编制了(科研 四青)

最近几年,大家都有体会,高校求职,正在越来越卷。

此前,我们整理2023年全国高校海外优青待遇时,惊奇的发现,今年海外优青不直接给事业编和教授职称的高校,变多了。

网传某名校:教学科研岗,四青才给编制了(科研 四青)

近期,2023年新学期刚刚开学,又传出某名校出新规:普通教学科研岗教师,达到四青级别,才可能有事业编制,同时将控制进人数量。此举,将大幅提高入职该校的门槛。

这可能是一个新的信号:各大名校特别是地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985高校,招教职门槛将大大提高,有限的编制很可能仅提供给少数特别优秀的人才。

海外优青:超10家单位不直接给教授/研究员,按预聘-长聘系列

海外优青入围者普遍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学术品味、科研成果、学历背景等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他们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均被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视为高层次潜力人才。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高校也都给予海优入围者正高(教授/研究员)、博导以及相应待遇。

不过,今年也有部分高校和院所并不直接给教授职称:

比如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未明确是否给予教授职称;

南京大学聘任特聘研究员或者姑苏青年教授(匹配正高支持),学校事业编制准聘副教授;

中山大学南科大明确一般聘为预聘副教授岗位;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同时提供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岗位,也就是说,有部分海外入选者可能并不直接给正高

除了上述单位外,综合实力更强的高校,如清华北大、上交等也都给予海外入选者长聘教轨副教授(准聘副教授)或者助理教授职称。

2023年,绝大多数高校还是提供海优教授职称,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往后几年,恐怕越来越多高校在教授职称、事业编制等方面越来收紧。

网传某名校:教学科研岗,四青才给编制了(科研 四青)

图片内容来自公众号:蔚青学者

人才帽子数量越来越多,但编制是有限的

名校进人越来越难,本质上还是编制有限的原因。

过去很多年,由于双一流建设等原因,各大名校快速扩张,大量新建学院、研究院和各类科研机构,引人数量也急速增加,但退休人数相对较少,使得高校普遍超员,这种现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是各类人才计划入围者人数快速增长,客观上拉高了高校进人门槛。

以四青人才为例,2022年国家优青获得者超过600人,海外优青获得者数百人,其他青年长江和青年拔尖等未查到相应数据,但按往年情况,数量一般也有数百人。

按照同层次人才互斥新政策,同一人只能拿1项同层次人才计划。

这意味着,仅一年时间,入围四青的科研人员数量就达到几千人。

按照往年的统计数据,超过80%以上的人才计划获得者均被各大985高校斩获,其中清北华东五校等每年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数量高达上百人。

在这些高校,引进人才和评教授的门槛大幅提高,已经是大趋势,拿过国家级人才帽子,评不上教授,已经不是新鲜事。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各大985高校引进人才,优中选优,确保编制给到最稀缺的大牛人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未来的趋势

自去年起,在国家新政策的影响下,高校对人才工作愈发重视。但对普通求职者来说,想入职高校,却会越来越难。

高校编制越来越稀缺,只有极少数人会有编制

2020年底,坊间早就传闻,高校事业编制将被取消,实行全员聘用制和聘期制,以最终实现师资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目前看,编制还未被完全取消,但越来越稀缺是肯定的。

以后的大趋势,学校的编制可能只会提供给类似于专职辅导员这类国家明确要求给编的岗位,以及极少数优秀拔尖人才。

对于普通科研人员,绝大多数都将走非升即(在名校叫预聘-长聘系列),经过3年或者6年考核,来决定是否续聘。

部分高校,可能用非升即转 替代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政策,已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压力最大的因素之一,饱受争议。

近期,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建议:改革高校长聘制,“非升即走”过渡成“非升即转”。

网传某名校:教学科研岗,四青才给编制了(科研 四青)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未能考核通过的教师,可以由教学科研岗,转为实验岗、仪器岗、行政岗等,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

短期看,部分高校,有可能改变直接“非升即走”的残酷做法,采用非升即转”。

高校人才将加速流动

现如今,各类人才计划每年以数千人的数量增加,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多,长期看,这些人才计划的含金量也有一定的稀释。

部分985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数十人到数百人。对于部分人才计划获得者来说,在原单位,受重视程度可能也没有那么大,比如能不能评上教授都不一定。

这种情况下,跳槽加入211高校或者地方高校,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支持条件,更容易上教授。

经蔚青学者统计发现,以国家杰青获得者为例,近三年已有至少30位杰青跳槽(加盟新工作单位),如果加上其他高层次人才(如长江学者、四青人才等),流动数量相比前几年大幅增加。

不仅是,杰青、优青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获得者流动明显比以前快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4:45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4: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