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文/育学笔谈(分校园见闻、评述教育现象)

搞科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支持,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试验、观察、分析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果,而这一切都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朝九晚五上班,每天工作八小时,估计是很难出成果的,至少说出成果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近日,中科院院士刘嘉麒教授在广西南宁参加学生的开学仪式,为学生们送来了新学期寄语,分享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并鼓励青少年要学会创新。#加油开学季#

而刘嘉麒院士演讲中的一句话居然上了热搜:

我跟我的学生说,要想靠上班的8小时来搞科研,就不要来了,科学是忙出来的,科学要下功夫。

与此同时,刘院士还强调搞科学要创新,虽然创新也有风险,但是“一次精彩要胜过无数次平庸”。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刘嘉麒院士的演讲内容在网络传播后,这句话很快就被媒体和网友圈了出来,也因此上了热搜,因为在普通人看来,大家都在以追究朝九晚五为目标,院士则提出要消耗上班以外的时间,真的合理吗?

网络上的观点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吐槽。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有人认为,刘嘉麒院士说得真好!科学研究不是靠朝九晚五、工作生活黑白分明的状态做出来的,科学研究需要从业者全身心投入,尤其是思考,几乎是随时随地,哪有什么所谓的上班和不上班之分呢?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还有网友表示,搞科研还要朝九晚五8小时肯定不行,道理很简单,但凡有重要成果的那些科学家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存在悠然自得地享受每天工作8小时,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无法成为科学家,当然也就无法理解院士的话。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而反对的网友则吐槽,称搞科学如果要花很多时间,纯粹是因为工作本身非常低效,甚至还有人举例,自己在澳洲的导师每天工作8小时,然后照样发nature,他给出的理由是国外很重视劳动法

客观地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给出的结论肯定就不一样,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在现有条件下,要产出重要的成果并非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一方面要缺少一流的科研条件,另外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科研资料。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无论是在科研起步阶段,还是过程中都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如果还是每天工作8小时,怎么可能会搞出成绩来?

当然,这只是概率问题,对于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和科研训练的天才来说,说不定每天工作8小时真的能发顶刊,甚至是有开创性的成果出现,但多数人是不行的。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35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到获奖,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从向物理顶刊PRL投稿,然后到正式发表论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全程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前期的科研和发现就不说了,自然是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后期的发论文到获奖,其实里面有很多修修改改的工作,如果不是靠8小时之外的时间,他和李是不可能如此高效的。

大家再看看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努力程度: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个人理解,很多人吐槽的原因,可能是混淆了科学上研究和研发的概念,研究是开创性的工作,研发则是技术的落地应用,这就意味着研究是一个未知数,没有时间线,要想出成果,只能拼命向前跑,在实验室的人都知道,8小时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去做,否则你数据都拿不到。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但研发则不一样,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量化的,项目整体是可控的,这也就给按时上下班提供了可能和机会,如果老板赶进度,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刘嘉麒院士说的是大实话,想搞科学研究就得一心钻进去,不分昼夜,否则就很难突破,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如果不加快进度,一辈子可能是碌碌无为,但如果努力了,只要一次精彩可能胜过无数次平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4:16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4: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