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以《红楼梦》为例

整本书阅读课是在讲读课、自读课基础上的言语心智训练课,其目的是实现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合理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将学生现有的阅读总量科学、有序地扩大,着力培养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的习惯和能力。这是一种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课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除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外,把课堂还给“主人”,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让他们完全融进作品,陶醉于其中。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在界定项目学习时指出,“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而,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整体而关联的方式组织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运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系统化思考、可视化呈现等项目化学习方法,化整本书的复杂性为过程的实践性,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水平、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本文试以新版部编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整本书《红楼梦》阅读项目为例,谈谈基于结构化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

第一步,通读。理清主要人物、事件、主旨、社会背景等。本阶段建立在学生已形成的语文学科知识系统和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以浏览梳理为主,用时3至4周。

一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正确方法;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和规划。可以从单篇课文学习到单元教学,再到整本书阅读,变以往零散的单篇课文的学习为整体情境下的综合性学习,在整体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是导出兴趣。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不同的名著,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激起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可对全书的相关信息做一个系统的介绍,设置有价值的专题,设计驱动学生创新思考的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最终指向整本书的艺术价值,目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长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为: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理清人物关系、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利用相关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等。对于《红楼梦》的学习,可为学生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

任务1: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图书信息,发现版本间的区别;通过比较手抄本和木刻本流传过程中的版本异文,探寻文学经典生成的路径;对照不同版本的回目,找出其在目录上的具体差异;通过检索相关信息,确定阅读的主要版本。

任务2:请同学们依据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联系自身实际,选择其中几项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二是导出方法。让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掌握读书的方法。基于课标要求与该书的价值“为什么读”,基于阅读方法“怎么读”。从形式到内容到认知,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使学生的思维显性化,以提升结构化水平,是为结构化学习。

方法1:在形式上,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标注旁批等方法把行文线索、层次及内容要点的关键词、关键句等标识出来;

方法2:在内容上,学会对文本内容信息进行严格筛选、结构重组,通过思维导图、关系图、流程图等,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以提高思维含量;

方法3:在认知上,要在原有认识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改变认知结构,提升学习的层次。

三是导出习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用的,我们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其阅读习惯,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等能力。

任务1:制定严密的阅读计划,包括项目成果、时间进度表等。

任务2:从序跋、回目开始研读,及时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按时完成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读,运用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通读整本书,捕捉初感,把握内涵。指导学生将在单篇教学中习得的文本解读技巧迁移到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

任务1:通读序跋,了解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内容和主题,以便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

任务2:研读回目,概括性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

任务3:通读全书,初步感知一本书的大致内容,粗解一本书的基本情意,概略建构阅读的体系与框架。

初读,不需要了解每一个字句,其核心是洞察全书的意义。这样,可以达到口脑并用从而对于所读内容有个初步定向。这种初感带有很大程度的直觉性和随意性,处于一种朦胧而游移不定的状态。

第二步,细读。重点围绕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内在结构等仔细阅读作品。本阶段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精读分析为主,用时3至4周。

一思,是指学生在全面了解故事内容的初读、初感的同时或之后,确立研究的问题,通过精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打开思维,对所捕捉到的大致内容进行有序地逻辑性思考。通过挑选部分章节阅读,把握主题的基本脉动;最终画出情节流程图、人物关系图、整本书的思维导图,等等。教师通过进度表、任务单、评价表和测评方案等学习工具外化阅读行为,学生借助这些工具实践阅读行为。

问题1:红楼梦前五回有什么作用?

问题2:《红楼梦》的主线是什么?

问题3:通读全书,对你印象较深的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重要情节有哪些?

“思”应依据学生的阅读进度,步步推进,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整体阅读、整体思考的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所读内容进行联想比较,以确定研究问题。联想比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联想与之相关的内容,并从已有的积累中去搜寻可以替换的材料,并进行比较。这种对所读内容瞻前顾后的比较,也为自己对文章、词句的深层理解起到了更好的点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语言和锤炼语言的兴趣。这种“思”粗疏而具有相当浓重的不确定性和个人色彩。

二理,是指学生对书本进行梳理。对于小说,梳理阅读方式包括:

(1)理清故事情节。包括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等,可用流程图标识。

(2)理清人物关系。运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或者坐标,梳理人物间关系发展脉络,提炼具体事件并按时间线排列,使不太清晰的思维清晰化、外显化。

(3)理清内在结构。明确作品是简易结构,还是线状结构,还是网状结构,还是画面结构,还是象征结构,还是写实结构,还是散文结构,等等。整本书内在结构的梳理,有助于感受情节以及情节背后的作者的意图。

(4)理清叙事视角。是全能视角,还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视角,抑或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5)理清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在小说中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的主要事件。

任务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分别说明作品中为哪些章回。

任务2:重点阅读前5回,整体梳理人物关系,制作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谱,绘出主要人物关系谱系图并展示分享。读完第58回后,请补充十二金钗、十二丫鬟、十二官谱系图。

任务3:请学生读完第23回之后,思考《红楼梦》包含了哪三个世界的描写。

任务4:谈谈《红楼梦》的叙述视角。

任务5:通读作品,关注并标注时令、节气、生日、大型活动等时间节点,梳理贾府的重要事件,制作“红楼年表”和“大事记”,并说明其重要的理由。

以上两步属于基础目标,着重用力于梳理、理解和初感;以下两步着力于鉴赏、表达和评估,属于发展目标。

第三步,精读。围绕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结构和视角等要素,设定研究专题,针对重点章回反复研读,深入探究,撰写读书报告,分享读书成果,等等。本阶段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跳读探究为主,用时3至4周。

一议,是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前两步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深入研读作品,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接近作者表达时的初始心态,从而诱发出学生分享个人所得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揭示规律,进而发散思维,诱发自己的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进行流畅的口头表达,初步展示学习成果。这个过程中,有分歧,有争论。

任务1:试析《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思想内涵,增强对人情世态的认识能力。

任务2:谈谈《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请在书中找出不少于两处的实例加以分析并说明其好处。

任务3:了解作品中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试举例说明之。

任务4:通读《红楼梦》,选择讨论作品的艺术手法:

(1)集体探讨古典章回小说叙事艺术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对《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何理解?能梳理出多少这种“线”与“脉”?

(3)如何理解《红楼梦》"众体皆备"这一文学现象?

(4)有学者称“特犯不犯”是《红楼梦》所独具的笔法,试举例说明之。

(5)“同而不同处有辨”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说说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6)脂评《红楼梦》时有这样一句批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7)第38回中林黛玉夸赞史湘云所作的《供菊》写得好时用到“背面傅粉”一词评价,古人在评点《红楼梦》时也用到了这个词,该怎么理解?

二讲,是学生在小组议论的基础上,对作品由感性而趋理性理解的一种可视化呈现。组织学生撰写作品梗概、读书笔记、作品评价等,并在课堂上交流,要求学生或大声地、有条理地表达出个人观点,也可通过书面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要求学生能进行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具有一定说服力的口头或书面的成段概括,做到表达流畅。在此,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修正意见,教师应可作适当点拨,并给出确定的评价。

任务1:浅谈《红楼梦》的叙述视角。

任务2:鉴赏作品文本的语言表达。

任务3:选择《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曲赋,并撰写短评说明它是如何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也可在班级开展“《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

任务4:选取《红楼梦》中某一典型人物,仔细研读相关描写,分组讨论其性格的复杂性。

第四步,重读。重读作品,关注经典章节,配合变式训练、迁移训练,以基础学力与学科素养为目标追求,以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用时三至四周。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因此,做教师的不仅要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还要教育其养成重读的好习惯。在其他相关的任务群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中,还可以反复研读《红楼梦》中重点的章回,在不断重读中提升审美格调与品位,使其在对经典著作的终生阅读过程中,常读常新,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滋养。

一练,是在读的过程中通过适时适度的练习,对前一步的内容迁移训练,从而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让学生用完成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表达出他们感知、粗解、联想、比较和品味的结果等等。教师应及时检查或做补充,并不失时机地做变式拓宽训练。

任务1:《红楼梦》第62回中描写了“湘云醉卧”这样一个场景,《红楼梦》中类似的场景有好多处,找出来并说说其意境美。

任务2:《红楼梦》中对日常生活的描绘,生动细腻,应有尽有,请细读相关片段,试举一二例说明它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精致的。

任务3:结合作品关键情节,体会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凤姐等)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命运遭际,请选取一二人试做点评。

任务4:《红楼梦》叙述语言朴素淡雅,描写语言细腻优美,对话语言鲜明生动,细品名著语言,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如第4回中的“护官符”体现了四大家族怎样的特点?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技巧?

任务5:研读《红楼梦》回目,浅析其修辞艺术特色。

二评,是测评巩固的过程,目的是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的测评不同于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的测评,是按照宜粗不宜细的原则设计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跳出单篇进入整本书,先主旨,后细节,先整体,后局部,学习读解文段、理清思路、品评人物、欣赏形象、布局谋篇和研究综述等等,从全书宏观阅读视野展示项目成果,使整本书阅读研讨指向深度学习。项目的设计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来做,还可以是师生合作。同时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分层次点评。使学生理解鉴赏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最终强化达标,积累深化所学。

任务1:《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迥异,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请选取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你对这些人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任务2:《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任务3: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红楼梦》后40回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比起前80回存在着很多差异。现在请你设计后40回的故事,会是怎样的?请写出其中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的故事梗概。

任务4:搜集资料,了解《红楼梦》主题方面的研究现状,深入思考并写一篇综述。

这里,通过实践展示把学生与书本连接起来,运用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置身于整本书的情境中,化整本书的复杂性为过程的的实践性,通过素材积累、研究分析、分享交流,从静态的语言教学转向动态的言语训练,将听说读写融入一炉,力求解决读写严重脱节的问题,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

本课型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平台,顺应学习机制、学习规律,变革了阅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读训练中获得真实而深刻的思考,促进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思维含量,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最终使学生认识结构发生变化,结构化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由指导下学习变为自觉学习,最后达到自能学习,使学生习得方法、进阶思维,从而建构深度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受益终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14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