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所北京高校科研攻关,部分防控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北京科研院校)

清晨8时30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本周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就曾到这里,向专家详细了解创新药物研发进展情况和新型检测试剂、检测设备研发应用等情况。

2所北京高校科研攻关,部分防控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北京科研院校)"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其实,这间实验室只是一个缩影。疫情防控期间,一批高校科研人员与“白衣天使”一样,昼夜奋战,加速科研攻关,加快打造一批防疫“利器”。市教委介绍,目前本市已有的2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正在各展所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尤其是一批中心积极开展防控科研工作,联合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加紧组织并重点在病原检测、疾病流行监测与预警、临床诊疗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和转化应用。今天,一批阶段性成果发布。

2所北京高校科研攻关,部分防控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北京科研院校)"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部分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

“基础科学的讲究,要久久为功,遇到突发才能快速响应。”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1月20日我们就已经开始加班,2月2日学校从75个项目中确定了8个集中攻关项目。“这也是我们可以快速响应,快速出成果的原因。”

8个项目中,包括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完成的“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恒温扩增核酸分析系统”。它可以在1.5小时内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感染高发病毒的快速筛查与精准医学分子诊断,仪器和芯片试剂盒全部在2月22日获得了CFDA国家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已经开始在武汉和全国多个城市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卫生防疫战役中进行示范应用。

2所北京高校科研攻关,部分防控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北京科研院校)"

清华大学参与研发的恒温扩增核酸分析仪

实验室还研发了“基于影像与临床信息的新型冠状病毒AI定量辅助诊断系统”,建立了新冠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功能,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检验中关键临床信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模块,以及自适应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分型模块,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约20家医院部署应用。昨日,系统还被推广到韩国。

2所北京高校科研攻关,部分防控科研成果创“世界纪录”(北京科研院校)"

3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博士王博展示精诊新型冠状肺炎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约20家医院部署应用。

另外,王新泉和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在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研究方面,率先取得了世界级的重大突破。他们利用 X 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上关键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与病毒受体 ACE2 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并且获得了2.45埃的高分辨率,这是世界上首次捕获病毒受体ACE2蛋白和新冠病毒 RBD 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为了让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尽快理解并利用这项研究进展攻关新冠病毒的防治相关研究,这项研究突破的主要内容将在近日在预印版平台 bioRxiv 上线。目前,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性成果已经投稿相关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为医护人员研发“保护衣”

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研发方向聚焦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疾病防治等相关重大问题。该中心主任谢晓亮为首的研发团队提出对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的B细胞进行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的方法,并开展多方合作,希望为抗体治疗、短期预防和即时检测提供新途径。

研发过程中,该中心联合佑安医院进行了单细胞RNA建库与测序分析,共在14.3万个B细胞中检测出1.5万个IgG抗体序列,并从中挑选出138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

目前该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筛选出的抗体将用于新冠肺炎的中和抗体治疗,经后续动物实验与临床验证后,有望成为更为安全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并可用于短期预防,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提供短期免疫保护 (约3周)。

疫苗和检测芯片陆续“上岗”

一批成果将逐渐应用到抗“疫”一线。比如北京化工大学软物质高精尖中心分离培养鉴定了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xCoV,它可用于新冠病毒药物筛选、疫苗制备等。目前,研究团队正开展广谱冠状病毒防治药物筛选,并且加紧研制应急防控疫苗。

自2012年起,北京市教委开始在北京高校布局北京实验室,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用设备、生物医药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已建成了13个北京实验室。到2015年,市教委又启动了“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目的是打造高校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希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些突破,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这种模式,在这次疫情发展期间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市教委表示,将继续加强对各类科研平台的引导,鼓励科研人员针对疫情中后期特点,集中优势力量,在病原检测、疾病流行监测与预警、快速筛查、临床诊疗、便捷消杀、新药(疫苗)研发与快速制备、防护产品开发、应急健康科普与心理干预、大数据与公共卫生决策支撑等方面开展攻关,引导高校加强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快速响应的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抗击疫情一线的转化进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冕 邓伟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吴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