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12月20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市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加快推进省部级及以上医学科研平台建设,力争5年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由20.9万人增长至25.3万人
据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维斌介绍,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领域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以医学科研平台为例,由2018年的110个增长至目前的174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119个、厅局级51个。
2018年以来,全市卫生技术人员由20.9万人增长至25.3万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6.75人增长至7.88人。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占比分别由5.36%、26.78%提高至6.48%、34.91%,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占比分别由6.02%、14.31%提高至7.52%、18.22%。
目前,全市三级医院已达到106家,二甲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8.93岁、婴儿死亡率2.62‰、孕产妇死亡率7.56/10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鼓励医生、护士、药师研究人员自主发起临床研究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出台科技跃升行动计划,将围绕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扩容、重大攻关项目储备、转化研究促进、学科分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科研环境优化提升等6项行动。
“我市将争取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创新型研究成果研发、攻克重大疾病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张维斌介绍。
其中,在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力争5年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医学领域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平台(流动站、工作站)50个。
同时,重庆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扩容”,支持有基础、有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我们将形成‘培育、提升、攻关、冲刺’宝塔形的重点科研项目体系。”张维斌介绍,比如,在培育项目方面,每年设置市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以及科卫联合青年项目、中青年高端人才项目、面上项目等;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设置医学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医生、护士、药师研究人员自主发起临床研究。
力争5年补充500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人才
针对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将实施人才培优行动计划,包括高峰人才集聚、骨干人才扩面、基层实用人才扩容等3大行动。
“我们将重点选拔创新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对象进行个性化培养,着力提升后备人才核心竞争力,并培育市内领军人才,推动高峰人才在重庆集聚。”张维斌说,在基层实用人才“扩容”方面,将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人才补充,力争5年补充5000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满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会上还公布了首届重庆市卫生健康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突出贡献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成果名单,蒋建新等6人被评为首届重庆市卫生健康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周新雨等7人被评为首届重庆市卫生健康突出贡献青年科技工作者,张曦团队“难治性白血病诊治新策略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等3项成果被评为首届重庆市卫生健康优秀科技成果。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