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和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抛物体运动、惯性运动等问题,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在1687年建立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他最具革命性的观点之一是,天上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一样,都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
3.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因其在磁学和电学方面的研究而闻名。1831年,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磁场和电场之间的关系,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还发明了圆盘发电机,这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为人类进入电力时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839年,他提出电和磁之间存在潜在的关系。
4.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19世纪苏格兰物理学家物理学家。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揭示了电,磁,光是一种电磁波。
5.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于1895年发现了X射线,这是物理学和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他的发现揭示了X射线的穿透力和成像特性,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一发现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推动了放射化学、放射医学、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领域的发展。第一届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
6.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在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通过研究x射线的特性而发现的),并引入了分离同位素的技术。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7.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这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亚原子粒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的复杂结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为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来描述原子的结构,这一模型虽然最终被证明是不准确的,但它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德国物理学家,被誉为“量子论之父”。1900年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定律,解决了黑体辐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即能量的不连续性,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一理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式,推动了物理学从经典力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转变,还设定了普朗克常数的值,普朗克常数是量子力学的核心。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犹太裔物理学家,在1905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该论文指出,光速总是恒定的,在光速下,时间静止,质量无限,这个理论揭示了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即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1916年,他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物质能量会弯曲空间时间,而物体沿着四维时空的最短路线——测地线运动,即物体沿时空的测地线的运动就是物体在引力场中的运动。广义相对论是描述物质间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它改变了牛顿力学中绝对的时空观,提出了时空弯曲的概念。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放射性研究方面,他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三种射线:α、β和γ射线,并确定了它们的性质。他还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并提出了放射性衰变的定律。在原子核结构研究方面,他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在1911年,证明了原子核包含了它们的大部分质量。1920年,他发现了质子。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1. 尼尔斯·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玻尔模型,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线性结构和稳定性,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环绕。这一模型为当时被认为不可解释的原子物理现象提供了解释和理论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他还提出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以其在自旋理论和量子理论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他在1925年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这是理解恒星和星云性质的关键。1931年,他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是一种弱相互作用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穿行
13.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如电子等)在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时的运动状态。这一方程在量子力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价值相似。1935年,他提出了“Schrödinger的猫”,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最著名的是其关于薛定谔的猫的理论,即一只猫被困在一个盒子里,有50%的机会是活的还是死的。Schrödinger得出的结论是,在你能确定之前,这只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存在于所谓的叠加状态中。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4.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 1902-1984),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他提出了狄拉克方程,描述了电子的行为规律,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1928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理论解释了原子结构和光谱现象,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他还研究了量子场论和弦理论等前沿问题,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预言在后来得到了实验证实。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5.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矩阵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研究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其次,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原理,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海森堡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原子弹研发项目做出了一定贡献。虽然这一行为备受争议,但他后来的反思和忏悔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于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6.恩里科·费米(1901-1954),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在统计力学、量子理论和核物理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提出了费米-狄拉克统计,描述了费米子(如电子和质子)的行为规律,为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领导了第一个核反应堆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的建设,为人类利用核能开辟了新的道路。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7.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首先,作为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项目之一。他的领导和工作使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这对于结束二战和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奥本海默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和核物理学的研究与领导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研究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以对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贡献而闻名,该理论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以寻求对宇宙更好的理解。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1929—2019),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被誉为“夸克之父”,因为他在1964年提出了夸克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强子的结构和性质。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的新篇章。夸克模型认为,质子和中子不是最基本的粒子,而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的。这一理论最初被视为是激进和不可接受的,但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
现在,夸克模型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它不仅解释了强子的结构和性质,还推动了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的发展。除了夸克模型之外,盖尔曼还在其他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八重法则,成功地解释了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他还研究了中微子和暗物质等前沿问题。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默里·盖尔曼获得1969年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维拉·鲁宾(Vera Rubin,1928-2016),虽然是一位天文学家,但是确是暗物质研究的先驱。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却能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普通物质产生作用。暗物质在宇宙中所占份额远远超过目前人类可以看到的物质。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我们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暗物质促成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更谈不上今天的人类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