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坚守科研一线
刻苦攻关研究难题
他们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不遗余力创造一流学术成果
他们
就是集智慧和实力于一身的
南开科研队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南开人在默默耕耘中
收获了秋天的
第一批“累累硕果”
科研成果持续上新
科研荣誉再创佳绩
南开的科研力不断释放强大能量!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同来看看
南开最新的科研“成绩单”吧!
科研成果斩获多个荣誉!
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在此次评选中南开大学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另外,参与完成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较往年显著增加。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7/17/030057134.shtml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教授领衔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结构锰酸锂电极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应用”获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7/28/030057230.shtml
当前霍乱大流行菌株的进化形成过程
以及全球迁移示意图
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权威教科书《微生物》(Microbe,3rd Edition)。该书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米歇尔·斯旺森教授等编写,向读者介绍微生物领域最基础和核心的知识及原理,是国际上最经典和畅销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之一。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7/04/030056965.shtml
6项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天然免疫应答机制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答交叉科学中心的朱玉山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病毒感染免疫激活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调控机制,鉴定了NRF1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在偶联细胞器稳态和天然免疫应答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该研究还深入解析了DNA病毒感染下,TBK1-NRF1-TFAM-线粒体DNA信号轴主导的免疫应答机制。这些发现是对线粒体与天然免疫领域的极大补充,也为靶向线粒体开发抗感染、抗炎症的防治手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7/08/030057017.shtml
具有四种不同边界类型的三维波导阵列
和二维光子石墨烯晶格示意图
南开大学陈志刚教授、许京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光子石墨烯中的研究又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了石墨烯中从未见过的新型边界—枝桠型(twig)边界,并首次在光子晶格平台成功观测到了这种全新的边界态以及由拓扑平带导致的紧凑边界态, 揭示该边界态的拓扑保护性以及与众所周知的石墨烯其他三种边界的互补性。这一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石墨烯边界态和拓扑物理学的认识,为拓扑结构在纳米电子器件和光信息传输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7/10/030057027.shtml
上图:长程企鹅机制的费曼图
下图:Bd→γγ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王玉明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秦溱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沈月龙教授、淮阴工学院王超老师(原南开大学博士后),基于强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率先在国际上取得了遍举B介子双光子辐射衰变过程中长程企鹅机制(如左图所示)的理论预言,发现该高阶幂次修正贡献可以在现象学上显著增强混合CP破坏效应的幅度,一举突破了自Stefan W. Bosch与Gerhard Buchalla研究工作[JHEP 08 (2002) 054]以来相关理论进展长期停滞不前的僵局。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9/01/030057667.shtml
低铟无银SHJ太阳电池的(a)结构示意图
和(b)认证效率图
电光学院张晓丹教授和赵颖教授课题组,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金属化技术公司SunDrive共同合作,首次在室温下通过溅射技术制备了廉价且可量产的未掺杂氧化锡(SnOx)薄膜,并以此替代电池中的铟基透明电极。该项研究证明了未掺杂SnOx透明电极材料结合铜电极作为铟基透明电极材料与银电极替代品的可行性,为解决银浆成本高和金属铟供应有限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后续高效“无铟无银”SHJ太阳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助力SHJ太阳电池进一步“降本增效”,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新闻链接: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8/27/030057567.shtml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了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曹植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团队联合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剑桥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关于评估循环经济助力大宗材料脱碳潜力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精细刻画了中国省级尺度大宗材料的代谢过程,评估了不同材料和地区循环经济策略的减碳潜力,为我国工业部门碳减排战略和循环经济转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9/13/030057862.shtml
图一:(a-c)两个孤子和一个色散波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脉冲复合体的示意图;(d,e)实验实现的脉冲复合体:(d)时域形貌和(e)频谱分布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基于负质量概念的光学类比,设计并观测到了多脉冲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局域态,并实验论证了该脉冲复合体的稳定性。介绍该工作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南开大学博士生张平与硕士生郭庆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胡毅教授和许京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陈志刚教授提供了重要指导。南开团队此次的研究突破,有望催生更多基于负质量概念的基础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基于局域光场的光学应用。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8/26/030057555.shtml
1项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药学院石凯教授团队基于“减毒增效”的设计理念,首次在二价铂药物母核上引入功能性肽基配体,设计合成出新型肽基铂类前药(Peplatin),其能够在生理介质中自组装成80-150nm的无载体纳米结构,在肿瘤微环境中可迅速释放活性铂母核,药理作用明确,相比同类创新药物临床试验风险小、成功率高。创新型抗肿瘤纳米药物“纳米顺铂”与天津创新药研发企业达成知识产权转让,标志着该成果完成从高校到企业的转化,正式进入向市场、向临床推进。本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南开大学药学院以展示促转化的具体落地案例。
新闻链接: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8/31/030057638.shtml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
南开人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在科研的道路上
不断勇攀高峰 争创一流
新学年,新气象
让我们一起向着新的目标
继续阔步前进吧!
NANKAIUNIVERSITY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整理:丛敏
编辑:刘杨菏 宗琪琪
审核:李娜 阿依古丽 刘喆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