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会的:5步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搭建知识管理体系)

编辑导语:信息爆炸时候,我们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知识信息,而庞杂混乱的信息难以为我们提高有效的帮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进行知识管理,通过方法窍门高效利用起来,提升自我。本文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的方法进行了梳理说明,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人人都需要会的:5步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搭建知识管理体系)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很多信息,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且在业余时间还充实了自己的大脑。在海量信息的时代,我们如何甄别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信息?又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一、“低水平勤奋陷阱”

获取的信息量多了,会对我们存在一个弊端:

  • 在大环境层面来讲,如果我们不对获取的信息分析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那我们就容易被现象迷惑,容易上当受骗;
  • 在个人层面来讲,如果我们不去识别这些信息到底是不是我需要的,就容易焦虑!例如:我之前看到一些自媒体写你需要理财,理财可以让资产保值、增值,你如果不去理财你会……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家都在理财,所以我必须去理财!当然我不是讲理财不好,而是我们不可以盲目的、不去作任何判断地去理财!

所以我们就需要及时去识别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的、有价值的,再转变为我们的知识。

其实我们的学习渠道很多,例如:听书、知识付费、公众号等等……

这些渠道的优势在于适合没有大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又想学习、想提升自我的人;而劣势在于内容过于理性、浅显,缺少实践的摸索。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某一节课上想告诉大家,不要按固有的思维的思考问题,我们要跳出圈子,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此时我想借用我之前看的一篇关于“逆转思维”的文章去给他们分享,但是我却分享的没头没脑,毫无逻辑。

包括我之前天天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但是实际上也只是学习了一些皮毛。

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没有把获取的信息转化为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似很努力地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是却始终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二、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我们先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类似于呼叫中心的“知识库”。呼叫中心的“知识库”更像是一个搜索引擎,只要搜索关键字,就可以查询相关的问题及答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思维导图、Excel、印象笔记等等来完善我们的“知识库”,这些工具可以辅助我们更直观、清晰、明了的看待这些信息。

有了辅助工具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五步走”:收集、整理、转化、联系、反馈。

1. 收集

我们先收集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或对自己来讲是新颖的信息,获取这些信息渠道也很多,例如:演讲、沟通、培训、阅读……将这些信息放置“收集”这一栏。

2. 整理

紧接着,我们给自己一个时间,定时整理我们收集的信息。按自己的需要将信息进行分类,例如:职人(职场)、两性、财商、成长等等……

就像整理一间脏乱的房子,将物品归位,衣服挂在衣橱、鞋子放在鞋柜、洗漱用品放在洗手台上。

例如:我看到一篇文章写管理团队TOPIC模型,我觉着这内容很实用,于是我将文章的一些中心思想总结后放入“培训——通用课件——团队管理”这一栏,并附上文章的链接。

3. 转化

整理好以后,我们就需要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知识,检验是否转化最有效的的方法就是“实践”。

你可以想像自己在某一个场景中是否可以流利的表达出你想表达的内容/是否可以实操?

例如:我刚刚提到的管理团队TOPIC模型,我就会想像自己如果去教人的话,会怎么教?要点有哪一些?

又例如:我刚学习了一个PPT排版技巧,我可以很自如的去实操吗?

再讲一个耳闻能详的“费曼技巧”,其核心在于想像自己是一个老师,正在教一个学生。

还是管理团队TOPIC模型的例子:

  1. 在讲之前,我们需要先学习什么是“TOPIC模型”;
  2. 当你认为自己学习的差不多的时候,你想象下如果是面对一个没有任何管理团队基础的人,你是否可以向他解释清楚“TOPIC模型”作用及运用;
  3. 如果你发现在讲解当中,你仍然存在一些盲点,那你可以重新回到第一步找找答案,再重新学习一遍,查漏补缺;
  4. 再重复第2步,尝试着用更简洁的语言或类比技巧去讲解“TOPIC模型”作用及运用,当你可以非常自如的且不假思索地讲出“TOPIC模型”作用及运用,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它。

以上就是“费曼技巧”,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4. 联系

信息转化后,它就不再是信息而是知识!更深入的一步是“联系”。

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我之前写的一个课件是面向销售团队讲目标管理,借鉴了德鲁克三板斧中的DOME目标分解,但是我又发现这不太适用于我们现有的销售团队,于是我又找到了OGSM(一种计划与执行的管理工具)。

那么DOME目标分解是旧知识,而OGSM是新知识。

它们之间的联系都是对大目标进行分解及管理。

5. 反馈

最后就是反馈了,转化与联系不是止于一次,而是多次。如果可以获取一些外界的反馈,那么对我们的帮助是十分大的。

有时候我讲课输出的一些观点,可能有些学员他并不认同,他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让我和他之间有思维的碰撞。

例如:我之前讲了一句鸡汤“「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人际关系上,因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所以你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但是有人不认同,他认为人际关系维护比自我提升重要。

并且举出了一些例子,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有这样的结论与他本人的所在的环境、价值观等相关。

不谈这句话对错与否,他深入的思考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三、借助工具

有时间,我会再分享一些辅助工具的使用。

如果有疑问,欢迎讨论~

本文由 @vv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上午9:37
下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上午9: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