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
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在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非公企业数量数量庞大,为进一步夯实园区非公党建阵地,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的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在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党工委领导下,该区“两新”组织党委结合辖区装备制造业实际,先后联合园区11家企业党组织组建装备制造业联合党委,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将党建实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迎来高质量发展。
组织召开装备制造业联合党委委员推选大会。受访者供图
党建“挑大梁” 实现企业“抱团发展”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长且复杂,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加工、设计研发、销售等,若仅靠单一企业力量,很难完成全部生产任务。如何协同上下游企业实现抱团发展?
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破局核心就在于——将党组织的力量延伸到产业链上,成立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装备制造业联合党委(下称联合党委),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联合党委的主阵地位于“链主”企业昆明烟机集团三机有限公司(下称昆烟三机)。在一楼的党建展示廊上,详细地呈现了联合党委的组建、成立概况。右转是国际化远程商洽中心、工业历史展厅等,这里不仅是成员单位开展党建共建的活动中心,也是企业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
“11个成员单位,各分属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其中有9家为首批非公企业,另2家为2022年后新增企业,分别是国有企业昆明神犁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银行昆明自贸区支行,分别承担着为企业发展提供优势互补、金融支持的作用。”联合党委书记、昆明烟机集团三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建军介绍。
11家企业依靠联合党委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各成员单位间的订单合作及金融服务合作,如昆烟三机粗放型的原材料可交由成员单位神犁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同做零配件生产、机床加工维修、烟机设备制造的东方机器制造(昆明)有限公司和昆烟三机共同接单,实现协同配合生产,提高效率等,实现抱团互利共赢。
“对内‘组链’行动,对外‘补链’,既打破了企业间原本‘各自为政’、缺乏联系的局面,还能“抱团取暖”,降低运营成本,避免恶性竞争。”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两新”组织党委书记李建华补充道。
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受访者供图
典型引路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在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0后女孩赵桂竹虽年龄不大,却被同事称赞为“值得信赖的工作伙伴。”她参与设计的工业泵,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硫磷化工、有色冶炼等多个行业,有的已出口至海外多个国家。
在昆明神犁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综合维修工李美贵正熟练地进行着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闷热的气温让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水,但胸前的党徽依然光洁闪亮。
赵桂竹与李美贵有着一个共同身份——共产党员。
今年3月喜讯传来,经过层层评选,两人被联合委员会授予“红色工匠”称号,同时获此荣誉的还有其他6家成员单位的6名党员。
“通过表彰优秀党员,树立先进典型,让员工干事有目标,企业发展有动能。”郭建军说。
为推动党建与园区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联合党委还组织开展了“红旗党支部”“车间劳模”“技术创新团队”等评选工作,经评定、公示,昆明烟机集团三机有限公司第一党支部、中信银行昆明自贸区支行联合党支部被授予2022年度“红旗党支部”称号;异形包装设备研发工作团队等4个团队为技术创新团队;胡进、王明辉、张文俊等40名同志为“车间劳模”称号。
“2022年设立专项激励经费20万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全区企业向先进学习、向模范看齐的干事氛围,发挥党建引领全区装备制造业资源优势,为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李建华说。
装备制造业联合党委“链主”企业——昆烟三机。受访者供图
强基固本 推动合作助转型
自主创新能力的背后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投资1.62亿元高标准建成396套人才公寓。截至目前,11个装备制造业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已审核通过30余人入住人才公寓,兑现各类人才生活补贴40余万元。
随着当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昆明经开区(云南自贸试验区)也在2022年5月揭牌成立了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园区内已有69家企业达成转型合作意向,有6家为装备制造企业。其中,以昆烟三机为代表的企业在构建5G产业体系、实现数字化转型上已迈出了第一步。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产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区域党建与企业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巨力电器等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非公1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嘉和科技拥有专利70余个,打造出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智能泵大数据中心。
2022年,园区经济发展迎来提档升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户,联合党委“链主”企业连续多年产值破亿元,2023年预计突破2亿元,“产业链党建”助力实体经济踏上“快车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