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夜间经济正受到各方的青睐,并被视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
尤其是进入2019年以来,不少城市纷纷制定或出台了相关政策,致力于点亮“夜的黑”。
例如,北京提出,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可获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可获支持50万元;上海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欲将“魔都”打造成一个“国际范”、“时尚潮”的夜生活集聚区;济南更是用27则条款给“泉城之夜”的打造指明了方向,甚至还特别强调要“成立发展夜间经济领导小组”,并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相关制度”;天津、成都等地也有动作。
这当中,似乎并没有东北城市的名字。
一提及“夜间经济”或者“夜生活”,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香港的兰桂坊、澳门的威尼斯人等等,可要是聊到东北三省,相信人们很难将其同夜晚的灯火辉煌与人声鼎沸联系在一起——因为与其他地方相比,东北人的夜生活实在是很乏味。
很多数据可以反映这一现状。例如在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一份名为《知城·夜生活指数》的研究报告,对国内337个城市的夜间生活指数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东北三省的36个城市中,只有4个挤进了前100名,还有29个位于200名以后,排名最靠前的沈阳仅排在第33位,哈尔滨则是第66名,而吉林的白城甚至垫底整个榜单;相比之下,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19个处在前100名以内,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都高居前十名。
这也侧面证明了,东北的夜生活不发达。事实上,倘若一个南方人来到东北住上几天,他很可能会发现,如果附近没有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自己想吃个宵夜都无比费劲,更别提出门逛街休闲了。此时,他很大概率会想念家乡热闹非凡的夜市,以及琳琅满目的美食。
许是因为如此,在各个城市发力布局夜间经济的时候,东北显得格外安静。毕竟,没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夜间经济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东北的夜为什么如此冷清?
首先,当然在于东北自身的先天性因素,那便是温度和纬度。
曾经有人在公开讲话中提到,东北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太冷了。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调侃道,老天爷才不背这个锅。
但是这话并非一点道理没有,特别是在夜间经济的发展上尤为适用,因为对于东北居民来说,一年中大概有半年的晚上是不爱出门的。
虽说东北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南方相比,并不逊色多少,但冬天着实是冷得令人发指,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有人统计过,沈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低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哈尔滨最冷月的-19℃平均气温,放眼全球都难觅对手,漠河更是创下了-51.5℃的最低记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东北,比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地区都要冷。
更要命的是,东北冬天持续的周期还很长,这可以从历年的供暖时段中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辽宁地区的供暖是从当年的11月初到次年的3月底,而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则是10月中旬即开始供暖,并持续到次年4月中下旬。这就意味着,一年中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东北室内外温差达到30度甚至更多。
不仅如此,由于所处纬度的原因,我国北方冬季的白天时长要明显短于南方。以哈尔滨为例,有数据显示,哈尔滨冬至日(12月22日)的日出时间是7点12分,日落时间是15点52分;而同一天的广州,日出时间是7点04分,日落时间则是17点47分。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纵观人类发展史,气候对于经济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早在农耕时代,温热带地区就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没有一处是寒冷地带。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温暖的向往可谓是与生俱来,比如赫赫有名的匈奴,之所以与汉朝战事不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想夺取中原,到那个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的地方生活;多年以后,雄踞雪域高原的吐蕃人也对大唐土地虎视眈眈;到了宋代,北方的辽、金、蒙都相继入侵中原,蒙古人更是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元朝;明代以后,位于东北的女真人攻破山海关,统治中原长达三百年之久……
而今,科技的发达与社会的进步,让生活在东北的人们有了不少抵御寒冬的方法,任窗外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室内依旧可以温暖如春,甚至要比华东中南一代大部分地区都要舒适。可一旦走出家门,便是另一个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在为期半年、天黑得早、且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寒冬里,身处东北的你是愿意宅在家中靠着暖气看电视呢,还是愿意裹着羽绒服、迎着冷风在黑夜中寻觅一处可以撸串喝酒的地方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