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亿元平摊到862个项目,科研经费怎么用才更有效?

近日,“广西一高校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引发关注,其中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该高校在过往3个年度里获1.31亿元科研经费,实施科研项目862个。1.31亿元经费平摊到862个项目上,一个项目才15万元。有人吐槽:这些费用做科研远远不够,还想实现成果转化?

其实,科研经费“撒胡椒面”问题早已存在,各级机构也在不断深化相关改革。那么,科研经费怎么用才能更有效?

要分类用。科研是个大概念,项目和项目之间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项目应用性强、目标明确,适合目标导向、重点投入,集中资源攻关;有些项目需自由探索,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资源集中的话“赌”的风险太高,适合广泛动员,几条可能性高的路线都先探一探。项目花钱多少,跟学科特色也有关系,有的学科花钱少,有的学科烧钱快。分散资助还是集中资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好财政经费的分类投入、考核和评价机制。

要放权用。过去,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过程冗长、环节繁多、细节琐碎。先要制定科研计划,再经由申报、审查到立项,随后经历多次经费拨付、报销和评审,最终结项和结清余款。科研人员和项目单位往往在财务程序合规、表格填报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出现舍本逐末、忽视科研产出成果的怪现象。为此,近些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放权、推动科研人员减负的改革举措。一些政府和科研机构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科研项目实施方式,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取得不少成效和经验。

要开源用。财政经费有限,研发经费的大头还得看社会资本。2021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已达76.9%。回看本文开头的案例,一个项目15万元经费当然不多,但这只是财政补助经费。如果项目选得好,企业有兴趣,能撬动社会资本跟投,那还会嫌弃项目经费少、出不了成果转化效益吗?用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才能有效开源,提升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要节流用。近些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不断走高,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09万亿元,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钱多不意味着可以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也需要设计好节流机制。以科研仪器为例,产品研发、创新实验都离不开高端仪器设备,而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昂贵。一方面,不少大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仪器设备未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买不起高端仪器设备。前几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就是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从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看,高校院所仪器开放率从2014年的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截至2022年,过去7年共减少重复购置4900多台(套)、节约经费139亿元。

科研工作与时俱进,科研管理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分类、放权,还是开源、节流,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都需要长期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3年10月2日 下午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