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党史党建学科研究方向)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共党史党建学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其中法学门类新增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翌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正式列入一级学科目录。

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需要。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热烈反响,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不断举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或研究中心纷纷成立,一些高校尤其是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相继作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目前至少有十家高校已经或者正在向教育部备案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从一年多来的讨论和建设看,学界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学科特点、学科建设原则等方面认识不断深化,达成一些重要共识。例如,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与同属一个门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关系最密切、性质和定位最接近、资政育人功能最直接;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而言,在遵循学科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和党的领袖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构成最直接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遵循;新设立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不是已有的“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两个二级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中共党史党建学需要在政治与学术、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有机平衡中推进;等等。上述认识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看到,学科建设推进到今天,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已有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学科体系问题

所谓学科体系,也就是学科结构问题。在这里,主要指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设置问题。从目前十家左右的一级学科建设方案看各具特色。但是,不同中有共同,特色中有共同底色。这就是,均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这样两个基干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有的学校把党的建设分为党的领导与执政、党的建设两个学科方向,但没有脱离大党建的范畴),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有的设立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理论研究,有的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研究,有的设立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红色文化研究等学科方向,还有的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学科方向。

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二级学科设置规范方面作出初步的原则性总结:一是一般说来,设立一级学科需要有四个左右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其中必备的是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如果缺乏这样两个基干二级学科,那么一级学科建设便存在严重缺项。二是在基干学科方向之外,可以也应该有地域或领域特色、优势学科方向设置。但是,此类方向设置要尽量避免将学科或学科方向名称专题化、地方化,考虑学科或学科方向的规范性、稳定性、延展性。例如,党的精神谱系和红色文化作为学科方向名称要宏观、规范,实际研究可以突出地方优势,但是学科方向名称不宜地域化、具象化。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学科方向名称更不宜专题化领域化地方化。三是要鼓励设置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学科方向。一级学科需要有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术规范与范式研究,这是学科的基础。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等,大凡一级学科均有“基本原理”意义上的学科基础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虽然学科历史并不长,但是已经有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党史对此问题曾有热烈讨论,在已有基础上整合相关力量设立学科方向,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攻关,对于一个学科的成长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问题

设立学科的重要目的是培养相关人才。从目前准备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层级上进行人才培养的已有方案看,从硕士到博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架构和层次是清楚的,从课程学习到考核,从开题报告到预答辩、答辩的培养环节是完整的。如果从存在的问题或者进一步完善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来自一级学科视野和思维还没有变成真正的自觉意识并落实为课程设置。更为具体地看,在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上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清晰、可行,而且均有经验积累,但是在一级学科层级上究竟开哪些课程作为专业通开课,则五花八门甚至大相径庭。由于中共党史原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党的建设原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因而新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所开设的专业通开课(或专业共同课)明显存在搬移政治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业通开课的问题。对于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两个一级学科必要的承续和交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新的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共同课,体现不论哪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和素养。从学科发展内在要求出发,综合已有培养方案,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专业通开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一是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是中共党史研究,三是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研究,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有了一级学科的专业共同课,各二级学科的专业主干课才能进一步拓展专业性,并校正一定程度上照搬旧课程的缺陷。

事实上,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最基础的还是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目前共有十家高校招收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多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设立后,按照学科发展逻辑和学科建设要求,应更名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专业,而且要按照一级学科规范,制定新的培养方案。除了本科生的公共课、通识课以外,怎样架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选修课,应该编写哪些基本教材等,均需要提上日程,而这一工作迄今尚未真正启动。不管怎样,中共党史党建学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建设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党的建设史、党内法规概论、政党政治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方面的课程是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这些基本课程,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特色和价值就不存在了。这些课程需要抓紧组织编写教材,以应学科建设之需。

知识体系问题

实际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培养,背后更深层也更根本的是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中共党史党建学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中国本土色彩最浓厚的学科之一,理应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方面,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意识必须在学科建设之初便牢固树立起来。事实上,无论是做学生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体系还是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都需要考虑知识结构、基本原理或基本问题、概念和范畴体系、话语体系等问题。

从知识结构上看,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共中央和党的领袖关于党史党建的重要论述;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方法论,包括跨学科方法尤其是历史学、政治学方法;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建设包括党自身建设和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基本原理;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政党政治学等知识。

从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问题、概念与范畴体系看,经过几十年的学术实践已经可以进行梳理和总结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是新设立的。但是,中共党史学早就存在,党的建设研究近些年也获得迅速发展,具备了相当的学理基础、学术积淀,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与范畴体系,深化重要问题的阐释,条件已经具备。

就基本问题而言,例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期,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基本历史经验等。又如,党的建设论、党的领导论、党的执政论、党的自我革命带动社会革命论等,涉及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党与国家关系、党与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党的建设目标体系、总体布局、途径方法、质量效果等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基本问题。

就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而言,更是到了进行系统爬梳和整理的阶段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统一战线、独立自主、“一国两制”、四个现代化、精神文明、小康社会;自我革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内法规等,这些经常使用且具有高度共识的概念如何建构为分类科学、架构合理、逻辑鲜明、高度学理化的概念范畴体系,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必须要着手完成的任务。它们既是学科成熟度的标志,也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

就话语体系而言,话语同概念、范畴、基本问题等要素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话语也是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而言,如何进一步做好从政治文本、政策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变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不过,经过长期努力,主要源自中国共产党政治文献的中共党史党建话语,在转变为学术话语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重要的基础,现在需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加速且高质量地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在这里有必要指出,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确实属于不同体系,但也不是完全异质的,似乎界限分明、不可通约。事实上,一些约定俗成的概念、范畴是完全可以通用或者略加调整即可通用的,没有必要刻意突出其不同。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个学术自信的问题。长期以来,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有人似乎认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更客观更学术,一些提法、概念更具学理性。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体系建设必须打破这种迷思,一方面需准确和客观看待海外尤其是西方的中国共产党研究,并加强与之对话和交流力度,通过学术沟通不断深化在自身学术话语构建方面的认知;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实践,增强学术自信,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标识性概念,打造能让国内外较普遍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

学科和人才队伍整合问题

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主干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是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由于它们早就存在且分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因而,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设立后,便面临着学科整合和人才队伍整合问题。其中,首先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问题。目前,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基础上建立独立建制的学院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其他高校的八十多个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点大多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设立后,各高校成立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或中心、准备建设的一级学科,也大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这里便产生了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又在于,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二级学科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关系问题。无论就从业者队伍而言还是就研究领域而言,两者都是高度重合的。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10号文件提出,中共党史要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学科支撑,而实际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科支撑和人才队伍一是来自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等专业、二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新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这便带来学科整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两个二级学科。现在,有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立,整合的时机也到来了。整合的关键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结构调整。具体而言,就是调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例如调整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当代历史发展”,或者合并相近课程,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合并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概论”,并且以新建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为学科支撑。换言之,由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承担起该门政治课和人才培养的任务。这样做既能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配置上的困局,又能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新的一级学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覆盖更广的社会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相互成就。

上述所谈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学界同仁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同时需要有关领导机关加大指导力度。新时代新征程,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而言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共党史党建学从业者必须强化时代站位和使命意识,与时俱进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

(作者: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2日 上午8:58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上午9: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