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如何核算出来的?怎样理解居民可支配收入?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新著《透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理解与应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详解GDP等统计指标生成与运用的真实逻辑,厘清各种“统计反差”背后的原委。
出生于1956年的许宪春,1986年进入国家统计局工作,2017年退休,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了31年,一直从事政府统计实际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他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最强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GDP核算是建立在大量基础资料基础上的。”许宪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就数据统计系列问题进行解读。他表示,十八大以来,国家统计局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许宪春(受访者供图)
谈统计数据的重要性“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新京报:统计数据一个百分点可能影响的就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数据背后是庞大的民情社情。你怎么看统计数据的重要性?
许宪春:统计数据确实很重要,我把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计数据是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量化的统计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观察是不完整、不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反映。
第二,统计数据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是针对复杂的实际情况在利弊权衡中做抉择,有好的统计数据做支撑,就有利于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政策。
第三,统计数据是检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可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都会充分参考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对于学者作有关学术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详实的统计数据有利于学者作出更多的具有原创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统计数据不仅对决策者和学者很重要,普通老百姓观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需要统计数据。没有统计数据,各方面就无法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客观准确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因此,国家统计局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关系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了解和认识,非常重要。
新京报:黄益平教授指出,好决策的前提之一一定是有好的数据。如何理解“好的数据”,及数据对决策的影响?
许宪春:我认为好的统计数据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数据的质量比较好。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数据的生命,如果统计数据被高估或低估,肯定不是好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决策,质量差的统计数据有可能会误导决策。第二,好的统计数据应该是丰富的和详细的。没有详实的统计数据,往往很难进行分析、决策和学术研究。第三,好的统计数据还应该比较容易获取,统计数据要有开放性和时效性。
谈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统计指标“经济增长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
新京报:面对这么多数据,你平常最关心的数据是什么?
许宪春:我长期从事政府统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总结出一个观察经济运行情况的基本框架。
我最关心的数据,一是经济增长数据。经济增长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利用经济增长数据既可以从经济总体角度观察经济运行情况,也可以从生产角度,也就是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和各个行业增加值的角度观察经济运行情况,比如通过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增加值的增长变化,看哪些行业发展较好,对整体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哪些行业发展较弱,拖累了整体经济增长。这样就对国民经济生产情况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利用经济增长数据还可以从需求角度,即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角度观察经济运行情况,例如观察三大需求的增长变化及其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二是收入数据。利用收入数据观察经济运行情况就是观察三大经济主体,即居民、企业、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通常是利用住户调查中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统计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政府财政统计中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数据观察三大经济主体收入变动情况。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就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带动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就会激励工业企业扩大投资,扩大生产,促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政府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更好地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问题。
三是国际收支差额数据。国际收支差额指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包括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对外交易状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来源。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由这个国家的所有非金融资产和对外净金融资产组成。对外净金融资产是对外净金融投资的累计,对外净金融投资决定于经常项目差额。所以说,没有长期的经常项目顺差,就没有对外净金融资产,或者对外净金融资产为负值。我们国家对外净金融资产规模较大,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从而逐渐积累起大量对外净金融资产,它是我国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价格数据,主要是CPI和PPI数据。如果居民收入保持相对稳定,而CPI大幅上涨,就会影响到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到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水平。CPI的大幅上涨尤其对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影响比较大。但CPI涨幅也不是越低越好,CPI涨幅太低往往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如果PPI大幅度波动,就会影响到工业企业利润的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是我经常关注的重要统计数据,围绕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就能观察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谈GDP核算“建立在大量基础资料基础上的”
新京报:一般老百姓对统计方法缺乏了解,比如大家关注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现在比较关注的失业率等问题。能不能介绍下GDP是如何核算出来的?
许宪春: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首先要对经济发展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最强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通过它能看出经济规模多大,经济增长多少,经济结构如何,它从多角度、多方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比如GDP总量反映经济规模;GDP增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人均GDP反映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从生产角度看,GDP由三次产业增加值和各行业增加值构成,从而反映了产业结构;从需求角度看,GDP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构成,从而反映了需求结构。尽管GDP也有许多局限性,比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也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但GDP确实从多个角度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在经济形势分析、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经济指标能够取代GDP。
GDP核算是建立在大量基础资料基础上的。为了做好GDP核算工作,国家统计局制定了详细的GDP核算方案。第一,从生产角度确定各行业增加值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比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等行业增加值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第二,从需求角度,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角度确定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净出口需求即货物和服务出口与进口的差额。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发展,各行业增加值核算和各项最终需求核算都有比较规范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根据这套方案,实施资料搜集、开展具体核算工作。
国家GDP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依据GDP核算方案进行核算,年度和季度GDP数据核算出来之后,国家统计局都会召开评估会议,各专业统计司负责人从本专业统计数据和统计调查制度方法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系统评估之后才能把GDP数据确定下来。
新京报:能否举一个例子,比如工业增加值是怎么核算的?
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约4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了联网直报系统。国家统计局通过互联网把统计报表推送给企业,企业填报后通过互联网报送到国家统计局,按规定,企业填报过程不允许任何中间环节干扰。
比如,各省级统计局可以检查本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如果发现有问题,省级统计局不能修改,必须追溯到企业,企业认为确有错误,企业可以改,中间环节不能有任何修改,而且处处留痕。
新京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工业个体经营户是怎么统计的?
许宪春:这部分统计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开展的,通过目录抽样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例如,整群抽样就是对抽中的村或街道的所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
国家统计局利用上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统计数据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工业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数据,依据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开展工业现价增加值核算。然后还要根据工业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剔除价格变动因素,计算出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数据就是根据工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出来的。
新京报:居民消费支出是怎么核算的?
许宪春:居民消费支出核算包括几个方面的资料来源。一是住户调查提供的基础数据;二是国家统计局有关专业统计提供的基础数据;三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包括行业协会提供的行政记录和统计数据。比如居民购买汽车支出,就是利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国产轿车销售量、海关总署的国外轿车进口量和国产轿车出口量、通过重点调查确定的私人购买轿车比重等资料计算出来的。总之,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是通过对住户调查数据、专业统计数据、有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和统计数据进行加工计算得到的。
许宪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获得“通过住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6万户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新京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实际增长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如何得到的?
许宪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通过住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6万户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国家统计局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32支调查总队,调查总队有一项业务就是住户调查。通过科学规范的抽样调查方式,对全国16万户居民家庭进行调查,获取调查户的收入情况,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被选中的调查户采取问卷调查和日记账两种方式。其中日记账的方式对每天的每笔收入和支出都要记账,比如买了多少土豆、西红柿、黄瓜、茄子,单价多少、数量多少,都要记,相当详细。
国家统计局根据统计制度规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计算,比如经营性收入要剔除经营费用,变成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要剔除财产性支出,变成财产净收入,最终得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16万个调查户数据推算出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结构数据,反映出全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新京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亿户。16万户与4.9亿户相比,样本是不是少了?
许宪春:这16万户是经过严格测算的,有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对全国是有代表性的。有时候某些读者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后觉得自己拖了后腿,这是因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高收入户影响比较大。一个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可能相当于若干个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从而会拉高平均收入水平。某些读者的收入水平在平均收入水平以下,可能会认为自己拖后腿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一个统计数据叫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不受高收入户收入水平的影响。
但无论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总有一批人的收入水平在相应的数值以下,这是必然的。而且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对平均收入会有不同感受。
谈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认知差异“统计数据往往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总体规模、总体结构、总体变动趋势等,大家感受不一样很正常”
新京报:有时候公众对公布的统计数据有认知差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宪春:中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行业差异、群体差异都比较大,大家对统计数据的感受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统计数据往往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总体规模、总体结构、总体变动趋势等方面的情况,大家感受不一样很正常。
比如CPI,不同群体收入水平不一样,购买的产品不一样,对价格感受也不一样。大家可能对经常购买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感受明显,但对不经常购买的或没有能力购买的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变化感受不明显,但这都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
新京报:这其实也反映了大家对数据质量的期待。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在改善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许宪春: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如果统计数据不真实,统计工作就失去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从统计调查制度方面做了大量改革工作,比如建立经济普查制度,开展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等。
国家统计局各业务司经常组织专业统计人员到地方开展统计数据质量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十八大以来,国家统计局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在2017年成立了统计执法监督局,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由于干预统计数据,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应该说,干预统计数据成本大幅提升。
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数据都进行评估,评估相关专业统计数据之间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矛盾或差异。如果发现统计数据可能有问题,就会仔细核对,也到有关地方去检查核实数据,最后才把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经过评估认定后再上报和发布,从制度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谈全国经济普查“对摸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目前各地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五年一次的全国经济普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哪些意义?
许宪春: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从2004年开始,全国每五年进行一次经济普查,分别在逢3、逢8的年度实施。通过制定科学的普查方案和普查方法,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系统组织实施,对摸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性统计调查往往偏重于大企业,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而对小企业的调查往往是不完整的。
经济普查是全面调查,既对大企业也对小企业进行详细调查。通过普查得到详细数据,对国家GDP和地方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修订,会把一些数据缺口补上,也会挤掉一些地方可能存在的水分,使国家GDP和地方生产总值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使两者之间更加协调;既可以提供经济总体数据,又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结构数据,更科学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也为常规年度国家GDP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精准核算奠定较好的基础。
谈调查研究“经常出去调研,就会获取在办公室里了解不到的信息”
新京报:在工作之余,你发表了300多篇学术文章、出版了10本个人专著。你的学术研究主要在哪些方面?
许宪春:我在国家统计局工作期间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民账户体系的重大变革过程,经历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经济管理不断产生的新需求的持续改革和发展过程。根据工作需要,我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二是针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的质疑开展研究,进行必要的解读。针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特别是GDP数据,经常出现一些质疑,其中有些质疑是由于对中国政府统计规范不了解,包括对GDP等有关统计指标的定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不了解而产生了误解,因此需要对这些质疑进行研究,做出客观合理的解释。
三是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是利用统计数据、统计理论和方法对经济运行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从国家统计局退休后,我仍然继续从事上述领域的有关研究,同时针对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也在研究数字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问题。
新京报:你怎么看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许宪春: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到实践中去,就了解不到迅速变化的实际情况。政府官员应该经常到基层,到企业,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不然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制定的政策很可能会与实践脱节。经常出去调研,就会获取在办公室里了解不到的信息,及时把握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政策会更贴近实际。
高校教师也一样,如果不到一线去,研究的课题和讲课的内容很可能是过时的东西,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我到深圳的一些企业调研,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迫切需要数字化管理人才和数字化技术人才,但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只能靠自己培养。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一些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有人才需求但招不到人,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
2017年到高校工作以来,我带领团队调研了11个省市的80多家企业。我给我的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术研究要做到三个对接:一是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是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三是对接国际前沿领域。并要求他们到实践中去了解实际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梳理理论成果。
谈为官与治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就能把事情做好”
新京报:你在国家统计局工作31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许宪春: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了31年,我很幸运地经历了中国政府统计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过程,特别是经历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民账户体系的重大变革过程,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断演进过程。
这31年,我全身心投入到政府统计工作中,针对统计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特别是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特别是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研究。
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不懈地努力,力争为中国政府统计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新京报:为官与治学,两者有相同之处吗?
许宪春:我有一点体会: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认真踏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就能把事情做好。做学问也一样,要想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必须把所要探讨的问题研究透彻,这没有什么窍门,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研究。
新京报记者 何强 受访者供图 校对 刘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