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 王一飞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随着高校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更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是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通识教育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交叉,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书院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住宿、互相学习交流,建设学生社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打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深入融合。书院制的运行也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强化和历练,强化了教育主体和内容,历练了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能力和时代担当。
目前,高校书院制改革仍在起步阶段,部分高校从新生开始实行书院制管理,因此书院仅有低年级学生,甚至只有一年级学生。这改变了原有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形式、人员架构以及教育培养等工作方式。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由于学生党员体量较少,难以单独成立党支部,一般以书院为单位成立基层党支部,由师生共同组成。而书院的上一级党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书院层面成立党委。正式党员人数超过100人,以书院为单位成立党委;不足100人,跨书院联合成立党委;二是书院层面成立党总支。正式党员人数在50-100人之间,以书院为党委成立党总支;三是书院党支部隶属相关管理部门党委。
书院制管理——学生党建新的命题与挑战
随着书院制管理模式的不断推进,书院学生党员人数也随之增加,直到书院涵盖本科四年学生后趋于稳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
党支部的培养能力与学生申请入党的迫切愿望不匹配。正式党员是党支部培养党的后备力量战斗力的核心成员,在吸引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协助党支部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份子、作为发展对象介绍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的逐步完善,严格提交入党申请书人员年龄的要求,符合条件可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学生一般从大学二年级起,因此在低年级本科生中很少有学生党员,一般从大学三年级起才会有学生正式党员。作为刚起步的书院,其正式党员仅为为数不多的教职员工。与此同时,大学是树立理想信念的黄金期,大学生也是党重要的储备力量。如果书院较为年轻,尚未有高年级学生,那么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则全部由教职工完成,造成了培养能力明显不足、教育考察环节不全面等问题,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高校现有党组织工作模式与书院人员结构不匹配。目前,高校现有党组织工作模式主要是以学院或者机关管理部门联合等为单位成立基层党委,根据实际需要下设若干党支部。其中,学院党委的教职工、研究生党员人数较多,党员的平均党龄较长,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工作模式并能够进行很好地传承。而书院党组织中,学生党员党内组织工作经验尚浅,难以较好地继承和发扬现有的优秀工作传统和作风。而机关管理部门党委是对机关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的党的基层组织。在学生党员加入之前,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机关部门的教职工党员,主要内容是督促机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了解机关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督促机关中层干部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等,主要在教职工的层面开展党的工作。当书院涵盖四年本科生时,学生党员人数有可能会超过教职工党员,机关管理部门党委现有的工作力量、工作对象以及工作职责难以满足占有半数以上比例的学生党员的需要。
学生党建工作受书院制改革进程的影响较大。高校大类培养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培养方式方法也处于摸索成长期,学生所属书院的时间也随着改革的进程不断变化,因此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规模也将随之改变,学生党员人数受其波动影响非常大。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书院所对应的专业进行重组甚至混编所有专业,书院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
书院制管理——学生党建的创新与发展
充分发挥导师力量,参与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导师制是随着书院制管理改革衍生出来的育人新举措。高校的导师团队由政治立场坚定,拥有良好师德师风,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业务能力突出,热爱育人工作,了解所指导学生学科专业背景的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力量组成。他们能够聚焦学校建设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由“育才”向“育人”的提升。因此,邀请导师中的党员加入书院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助做好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对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力和有效补充,同时可以增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挖掘导师的作用和力量,形成双赢局面。
书院—书院、书院—学院党组织之间开展联动,形成合力。学生党建工作有其独有的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起到引领作用,不仅能够将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是对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强大支撑。首先,书院—书院之间党组织的联合,对开展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给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利于实现大类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书院—学院联合,学院现有党组织工作力量能够帮助书院顺利开展工作,也能够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形成“1 1”大于“2”的协同育人合力,迸发出学生党组织更强的战斗力。
学生党组织建设向社区化发展。学生社区已逐渐成为学生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兴阵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向社区化发展,能够摆脱过去一些呆板、单一、枯燥的工作方式,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在巩固原本的组织和阵地优势基础上,创新的工作方式,扩大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与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推动力。随着大类培养模式的逐步推进,书院社区建设是重要的一环。作为校园生活的要组成部分,社区不光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场所,更是开展思想政治培育工作的重要空间。原有以班级为架构的学生党组织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联系学生和服务学生上都遇到了现实困难,不利于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开展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而以学生社区属地为相同属性,以学生社区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社区更容易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在学生社区推动学生党组织建设不仅是深入落实“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实际举措,更是贯彻落实全过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书院制管理模式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调动和发挥导师力量、基层党组织联合以及社区化发展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