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1月12日,省委第八巡视组对镇雄县开展了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2020年3月10日,省委巡视组向镇雄县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关于“落实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面
(一)关于“对‘逐级压实责任有差距’问题的整改未做到举一反三,部分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滞后”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逐级压实责任有差距’问题的整改未做到举一反三”问题。逐级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乡镇(街道)直接责任。印发了《镇雄县脱贫攻坚“六个专项行动和一个保障”工作方案》(镇通〔2020〕4号),聚焦户脱贫、村出列短板,举一反三整改存在问题,扎实开展6个专项行动。制定《镇雄县户户增收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户户安居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户户饮水达标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社会事业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基础设施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镇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障方案》,压实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责任抓落实、抓推进。
2.针对“部分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滞后”问题。一是严格督查。县脱贫攻坚督查组、县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挂牌作战组沉到一线,对各乡镇(街道)工程建设进度、完工情况、通水情况以及群众用水情况等开展督查督办,压实各乡镇(街道)主体责任,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在2019年实施的627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并通水使用的同时,全力推动查缺补漏项目建设进度,全面解决和巩固农村饮水问题,提高供水保障。二是强化管理。以深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为着力点,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加快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并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水费收缴工作,确保实现每个农村供水工程都有人管护、有经费维护。6月底,所有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建立管理机制。
(二)关于“对‘驻村帮扶不到位、群众工作不扎实’问题的整改不及时,少数驻村干部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不按规定驻村等问题”的整改进展情况
一是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与作用发挥的通知》(镇办通〔2019〕50号)“13条”硬措施,常态化开展实地督查和电话视频抽查,确保队员在岗在位在状态。二是根据《镇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障方案》,把驻村工作队管理纳入全县村(社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考评内容,在镇雄县2020年第一季度驻村扶贫工作调度会上,对不按要求驻村、作用发挥不好的5名驻村工作队员和重视力度不够的2家派出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三是下发《关于主动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发起驻村扶贫“总攻战”的通知》(镇组通〔2020〕13号),进一步明确驻村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任务、保障激励等制度,促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个个在状态、时时有激情、人人在攻坚。四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督促驻村队员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离村报备制度、吃住在村制度、分片包组制度等,确保按照规定驻村;深入开展“三讲三评”和“自强、诚信、感恩”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三讲三评”1150余场,坚持开到村民小组、开到田间地头,做实群众服务工作,提升群众认可度。五是每月编撰《镇雄县驻村工作动态》发到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在镇雄党建网设专栏宣传驻村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强化宣传报道,引导驻村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促进作用发挥。
二、关于“县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方面
(一)关于“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不够扎实,部分工作存在遗漏”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易地扶贫安置点未实现全部入住的问题。2018至2019年,全县8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应搬迁10144户,截至2019年12月28日,有2632户未实际入住(部分易地扶贫安置点入住缓慢。截至2019年12月26日,以勒物流城安置点入住率51.1%,514户2313人尚未入住)”问题。一是按照《镇雄县户户安居查缺补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由县扶贫办会同县搬迁安置局等部门,对2018年及新增搬迁对象中未入住对象进行逐户核查确认,将名单及时下发对应乡镇(街道)。二是各乡镇(街道)对照2018年及新增任务中未搬迁对象,逐户做通群众工作,组织干部职工“一对一”包保,帮助搬迁对象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确保全部搬迁入住。我县根据搬迁规模及同步搬迁户缴款情况,于2020年3月17日完成县级房源二次分配工作,大力推进搬迁入住工作。由于部分乡镇(街道)仍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搬迁入住,县政府于2020年4月3日对未完成搬迁任务达10户以上的乡镇(街道)进行了一次集中约谈,4月18日,全县2018年及新增搬迁任务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2.针对“部分安置点扶贫车间配套滞后。2016年至2019年,全县扶贫车间配套有规划或正在规划的安置点33个,截至2019年12月20日,有20个点未完成配套(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车间配套工作乏力。对无扶贫车间配套规划的31个安置点无下一步措施,对未完成规划和建成使用的21个安置点相关工作推进慢)”问题。经再次对2016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配套情况进行排查,针对有需求建设扶贫车间且符合配套扶贫车间建设的安置点有17个,均配套至少一个以上扶贫车间,17个安置点共配套有23个扶贫车间项目。我县认真抓好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的同时,对不适宜建设扶贫车间的安置点,通过定向劳务输出和开发公益公服岗位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截至2020年4月30日,已在800人以上的易迁点社区设置就业扶贫服务站9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6场,推荐就业岗位5000余个,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8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点卡户劳动力24522人,已转移就业21739人,占88.65%。同时,加大公益岗开发力度,公益岗位适当向易迁群众倾斜,对易迁点“一有三无”人员(有劳动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法脱贫)进行公益岗位托底安置。
3.针对“控辍保学未清零。截至2019年12月20日,全县A类需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66人(卡户学生132人)未完成劝返,其中应起诉162人,已起诉153件,庭外调解49件”问题。统筹教体、公安、法院、司法、扶贫、民政、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工作力量,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摸清原因、确定措施,因人施策、分类推进,全力做好劝返复学和保学稳学工作。一是压实四个责任。各乡镇(街道)按照“双线四级”责任制的要求,层层压实包保责任,把“四个责任”(入学责任、劝返责任、稳控责任、保学责任)纳入乡镇、部门、学校、包保干部、教师的脱贫攻坚工作重要任务,实行网格化管理、清单式交接,对标对表定措施,积极消化存量,坚决杜绝新增辍学。细化整改任务、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四个清单”,狠抓措施落实,实施精准控辍、精准安置。二是开展集中劝返。对A类辍学对象按照“四步法”开展劝返,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各乡镇(街道)针对打工务农、厌学辍学、在家上学三类卡户辍学学生,充分把握开学前后的关键时间节点,统筹镇村组干部、部门包保干部、教职工力量,开展集中排查劝返工作,切实做到应劝尽劝、应返尽返,卡户学生一个不少。三是强化安置保学。各学校在坚持“提质控辍、以情保学、资助保学、送教上门、联控联保”的同时,严格按照“免费食宿、集中安置、因材施教”的原则,综合考虑失辍学学生辍学时间长短、文化知识基础等差异,分类妥善安置劝返学生。四是加大稳控力度。针对已劝返的复学学生实施保学稳控措施,对有苗头性、倾向性辍学的学生采取“一盯一”“一帮一”等措施,精准做好稳定工作,坚决遏制辍学增量。组织镇组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教师进村入户,精准开展控辍保学宣传,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跟随亲友外出务工而辍学。继续落实教师包保责任,扎实做好保学稳控工作,坚决杜绝复学又辍学的现象出现。五是完善佐证收集。对我县失辍学学生中在外务工、厌学辍学、早婚早孕、重病重残、失踪失联等佐证材料不齐的,要求各乡镇、各学校要对照问题清单,对照佐证材料的支撑要求,安排专人协调相关部门,完善相关佐证资料。六是建立预警机制。采取“人盯人,一对一”跟踪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稳控、早劝返。各乡镇(街道)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思想不稳定学生研判周报制、实行外出学生排查周报制、实行辍学学生排查周报制,定期向县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三个周报表。组织学校教师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保持家、校信息互通,随时关注学生动向,对有辍学苗头的及时报告,严防辍学反弹。七是实施一线作战。教体局机关全员下沉开展控辍保学攻坚行动,截至7月10日,卡户失辍学学生已全部劝返,实现了A类卡户辍学生清零的目标,非卡户辍学生动态清零。
4.针对“少数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未完工。截至2019年12月20日,五德镇谷花村、坡头镇花果村、泼机镇大院子村3个工程未完工”问题。县水务局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和指导职责,组织督查人员对未完工乡镇督查督导,对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日报告和周研判制度,确保工程完工完事、管通水通。截至2020年1月20日,坡头镇花果村提水工程、五德镇谷花村提水工程、泼机镇大院子村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并通水使用。
(二)关于“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扶贫工作发力不够”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不高,就业扶贫优势未有效发挥。全县共转移劳动力就业608210人,截至2019年12月,卡户外出务工233512人,有组织外出务工28773人,占12.32%。卡户外出务工万人以上的7个乡镇,泼机、以勒、坡头3个乡镇有组织外出务工比例不足15%,五德、赤水源、大湾3个乡镇不足10%”问题。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县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务输出工作指挥部,从人社、交运、卫健、扶贫、交警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办公、联动运转,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切实加强疫情期间劳务输出工作组织领导。二是提升组织化程度。探索“4332”工作思路(贯彻“四个精准”:精准摸底核查、精准对接沟通、精准组织转移、精准统筹力量;推动“三个总要求”:应输尽输、全力外输、输出第一;做到“三个尽可能”:尽可能原岗返回、尽可能省外就业、尽可能输送卡户;实现“两个量”:保存量、扩增量),坚持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室外招聘与室内招聘相结合、分散招聘与片区集中招聘相结合,开展“百场招聘进百村”活动,充分发挥5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的“前哨”作用,加大成建制转移输出力度,强化务工能人帮带作用,加大劳务中介机构培育力度,加强与东莞、永康、浦江、晋江、芜湖等地的劳务协作,着力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县已转移就业劳动力666013人(省外388951人、县外省内72800人、县内204262人),占劳动力总数778293人的85.57%。有组织输出337385人,占比50.9%,其中“点对点”一站式转移输出76611人,占比22.7%,组织化率大幅提升。三是执行以奖代补政策。制定《镇雄县就业扶贫专项督查考核办法》,将30个乡镇(街道)按劳动力基数(10000人)分为两类,从转移就业、就业培训、扶贫车间、档案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类均各设三个奖励等次,一等奖1名30万元、二等奖1名20万元、三等奖1名15万元,进一步压实责任,激励镇村干部抓实就业扶贫工作。
2.针对“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不高,整体带贫效果不够明显。截至2019年11月,全县卡户累计脱贫91946户、433660人,每转移就业1人平均带动0.39户脱贫,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衡量效果不够理想”问题。一是聚焦有劳动力的未脱贫户、已脱贫但收入不稳定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四类重点家庭”劳动力,开展定向输出工作,确保能转尽转、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卡户劳动力已转移就业261637人(省外148416人,县外省内22394人,县内90827人),占卡户劳动力总数302054人的86.62%。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脱贫能力。2020年,第一批投入资金2000万元,已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22104人。第二批培训拟投入资金2825万元,招投标已结束,即将进入培训。目前,我县平均每户卡户转移就业2.3人(全县户均为2.1人),已实现一户至少就业一人、就业一人支撑脱贫一户的目标。
3.针对“扶贫车间吸纳卡户就近就业能力不足,验收认定工作滞后。2018年度全县验收认定为扶贫车间的经济实体70个,吸纳卡户就近就业1614人,占当年脱贫10858户的15%。2019年度全县申报扶贫车间的经济实体122户至年底尚未完成认定”问题。一是用好用活3月24日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云人社通〔2020〕45号)中关于对就业扶贫车间的奖补政策,引导就业扶贫车间扩大生产规模,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吸纳卡户劳动力就近就业。二是制定并实施2019年就业扶贫车间验收工作方案,对2019年度申报的122个扶贫车间开展验收认定工作,目前已完成认定。三是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扶贫车间建设,充分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实体抗风险能力弱,产业扶贫难题未破解”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缓慢。2019年度,全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9个,截至年底在建项目49个,其中进度超过70%的项目仅8个”问题。一是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面上指导,组建了5个工作组奔赴乡镇(街道)完成了2016—2019年度产业扶贫项目清理工作,已将项目清理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并于4月9日以《镇雄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2016年至2019年批复各乡镇(街道)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的函》(镇农函〔2020〕4号)将产业扶贫项目清理情况转发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展整改,发现问题在4月底已全部整改清零;二是针对实施缓慢的项目,全面实行“专人负责制、倒计时推进”,切实制定在建项目“四个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和倒排工期施工图,实行施工周报制度,所有在建项目组织专班负责,每隔一周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调度,专题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征占、地上附着物赔偿、坟墓搬迁等困难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县2019年99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实施完毕,2020年已批复产业扶贫项目73个,共投入涉农整合资金6.71亿元,已完工18个,在建55个并能如期完工。
2.针对“部分产业扶贫项目落地难。牛场镇、母享镇申报的16个项目有11个未实施,导致资金被收回。农牧、林草、发改、环保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不及时,政策衔接协调不到位,乌金猪养殖项目现场选址十余次才得以落地”问题。一是印发了《镇雄县农业科技专家团队挂联到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建立了由197名农业农村工作人员参与的农业专家人才库,组建了7支专家团队,挂联4至5个乡镇(街道),协助各乡镇(街道)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乡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二是健全由农业农村、林草、财政、高特、扶贫等部门参与的产业扶贫项目评审联席会议制度,在乡镇(街道)申报产业扶贫项目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并前往乡镇(街道)实地考察对接,最大程度规避乡镇产业扶贫项目风险。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在乡镇申报产业扶贫时更加注重行业部门在乡镇已有的产业布局,努力确保行业部门之间的产业布局有效衔接,发挥规划作用。县林草局积极做好对项目现场选址、林地审查转报等工作的服务保障,耐心指导项目业主单位或项目业主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准备林地报件材料,并对其提交的报件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坚持快报快审,确保扶贫项目所需使用的林地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上级林草主管部门的审核审批,全力配合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符合林地审批条件的项目,均已转报上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的手续。县发改局积极配合乡镇和部门做好立项服务,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招标、环评、选址等工作。
3.针对“破解产业扶贫集约经营难题不够,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风险有所显现。2018年,鱼洞乡青杠村投资90余万元实施种薯繁育项目亏损。花朗乡文阁村将贫困户855人的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村集体经济经营亏损,以白条方式给贫困户分红。鱼洞乡鱼洞村大地贫困户何华亮以实物领取分红”问题。一是针对鱼洞乡青杠村、花朗乡文阁村产业扶贫项目亏损情况,经调查,鱼洞乡青杠村投资90万元实施的种薯繁育项目亏损主要受气候因素导致,花朗乡文阁村投资50万元实施的辣椒产业项目经纪委介入调查并未亏损。已督促合作社按要求完成群众收益兑现工作,并分别指导鱼洞乡青杠村、花朗乡文阁村结合实际,切实规划发展适宜农业产业。二是坚持内培外引育龙头,成功培育黑颈鹤、滇龙、佑康、民泰、猪猪侠、双胞胎、磨浆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生猪、肉牛、食用笋、筇竹、板栗、核桃等的种养殖和加工,成功创建云栗、云笋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产业带贫益贫的能力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显现。三是不断加快“党支部 合作社”发展进程,努力发挥党支部在基地、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引导合作社科学管理、规范运营,鼓励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跨区域联合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项目,把合作社建成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235个贫困村和有条件发展产业的115425户544150名贫困人口的覆盖。四是围绕“一县一业”、三大主导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构建“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党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等模式,鼓励涉农企业与“卡户”采取多种形式形成合作关系,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农业、代养、产业示范、资产收益等方式不断密切利益联结,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共同体。五是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实施好2020年“农业致富带头人”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能人的减贫带贫能力。
(四)关于“后续帮扶措施不具体,稳脱贫要求落实不到位”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卡户脱贫质量不高。截至2019年11月,全县已标注脱贫建档立卡户中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9604户,占已脱贫建档立卡户的10.45%,存在返贫风险”问题。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坚持“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解决”,精准摸清已脱贫收入不稳定群体家庭收入动态信息,及时解决短板问题。一是对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家庭,及时开展好未就业人员培训转移和已就业人员稳岗转岗服务,消解疫情影响,通过县外定向输出、县内就近转移、公岗托底安置三种途径,确保1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劳动力充分就业。目前,全县卡户劳动力已转移就业26.5万人,占卡户劳动力总数30.2万人的87.7%;全县已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卡户群众就业29929人(生态护林员10989人<工资标准8000元>;保洁员11254人<500元>;城镇公益性岗位1561人<1180元>、乡村公益性岗位6125人<500元>)。二是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夯实群众增收致富支撑。紧紧围绕“1 3 N”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完善“双绑”发展机制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7家(省级1家、市级13家、县级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0个,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对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覆盖。一方面,把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大力发展。2019年,全县新植竹子30万亩,竹子面积累计已达65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56万户13.53万人,主要分布在杉树、碗厂等乡镇,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生产、统一收获、统一初加工后,由黑颈鹤公司等企业回收深加工,可带动投产区卡户户均增收约8000元。另一方面,把马铃薯、生猪、蔬菜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1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75.2万亩,产量117.6万吨、产值17.64亿元,有8.5万户卡户参与种植,面积21.25万亩、产值4.46亿元,实现户均增收5250元。今年,全县将计划种植马铃薯74万亩(已完成大春马铃薯66万亩,计划种植秋马铃薯8万亩),预计实现产量137万吨,带动7.23万户“卡户”群众年内种植马铃薯收入户均5580元。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推动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有生猪规模养殖场369个,引进福建佑康养殖生猪25万头、重庆猪猪侠公司和江西双胞胎公司合资养殖生猪50万头、根源农业养殖生猪30万头、民泰集团发展构树养殖等,并完成了60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2019年,全县完成生猪出栏102万头、产值20.4亿元,有7.7万户卡户参与养殖,出栏15.4万头、产值5.13亿元,实现户均增收6660元。今年,全县将完成生猪出栏115.66万头,带动7.9万户“卡户”群众年内养猪收入户均8125元。全县2019年种植蔬菜32万亩,产量56万吨、产值11.2亿元,有6.2万户卡户参与种植,面积9.92万亩、产值3.16亿元,实现户均增收5096元。今年,全县将完成蔬菜种植32万亩,预计实现产量57.6万吨,带动6.35万户卡户群众年内种植蔬菜收入户均5760元。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除大力发展4大主导产业外,全县其他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截至今年4月,全县牛存栏1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7.1万头)、出栏4.32万头,羊存栏3.84万只、出栏2.82万只,家禽存栏216万只、出栏14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86万吨,畜禽规模养殖场达650个,其中,肉牛规模养殖场183个,肉羊规模养殖场61个,家禽规模养殖场37个。三是做实民政保障。对以转移性收入为主的无劳动力家庭,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统一提高民政扶持标准增加收入。从2020年4月起,我县农村低保补助标准A类由304元/月/人提高到350元/月/人、B 类由 244 元/月/人提高到280元/月/人、C 类维持213元/月/人不变。同时,因户施策、精准落实好教育扶持、医疗保障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帮助减少家庭支出,确保贫困户家庭收入稳定达到脱贫标准,防止脱贫返贫。
2.针对“稳脱贫后续工作跟不上。县指挥部针对返贫风险户的后续帮扶意见不具体,部分乡村和挂钩单位稳脱贫的相关措施跟不上”问题。为巩固强化脱贫成果,促进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我县制定并印发了《镇雄县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以农业户籍家庭、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录入标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两摸底”对象(监测户、边缘户)为重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通过群众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比对筛查、实行动态管理等方法切实开展动态监测,扎实跟进帮扶。一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做好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条件的监测对象,强化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种养殖技术、增强发展生产能力。因地制宜支持鼓励发展竹子、蔬菜、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监测对象每户有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积极提供产业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监测对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监测对象每户至少与1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对无劳动力发展产业的家庭,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代养等方式增加稳定收入。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保障村集体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设立帮扶基金,统筹解决监测对象家庭具体困难。做好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结合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分类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接受技能培训;强化摸底排查、岗位对接、宣传动员、跟踪服务,严格落实稳岗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帮助监测对象转移就业;采取扶持本地产业、建设扶贫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安置监测对象就业,鼓励重大工程、以工代赈和建设项目吸纳监测对象就业。二是强化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保障。安全住房方面: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要求,对使用年限到期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新增危房,统筹整合资金解决,对符合政策支持的对象纳入农房抗震改造解决,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教育方面: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及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按照控辍保学“四步法”,对辍学学生及时劝返,对新增辍学学生动态劝返,确保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不因贫失学辍学。认真落实雨露计划、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采取临时生活救助、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严防因学刚性支出导致返贫致贫风险。医疗方面: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完善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手续,确保待遇正常享受。在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患大病重病,经参保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费用个人负担仍然过重,存在返贫或无法脱贫风险的,参照云南省健康扶贫医保政策,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对边缘户医疗费用实现梯次减负,对因患大病重病,存在因病致贫风险的患者,通过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综合保障性帮扶措施。安全饮水方面:对照农村饮水安全4项指标,加快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继续实施巩固提升工程,切实解决季节性缺水、管理性缺水等问题,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三是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助兜底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上有效衔接。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的监测对象,符合条件的整户纳入兜底保障;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在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补助、因灾救助补助等政策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及时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对特殊重大生活困难情形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当提高临时困难救助额度。开展扶贫基金帮扶。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帮扶资金等,设立专项“扶贫基金”作为防止新致贫返贫的补充措施,一旦有因疫情及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有致贫、返贫风险群众,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难以覆盖到位的情况下,使用专项“扶贫基金”快速及时提前给予扶持,防止新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开展保险保障帮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政府出一点、农户出一点、保险公司优惠一点”等方式,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保险公司针对监测对象,积极开发返贫保险、安全住房保险、扶贫产业保险、健康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产品,完善险种,丰富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防止返贫致贫能力,严防返贫致贫风险。四是强化社会帮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争取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社会帮扶力量等参与扶贫济困。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扶贫志愿者开展助学助教、医疗义诊、养老助老等服务。五是强化扶志扶智。坚持从政策再宣传、思想再引导、群众再动员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三讲三评”,以文明实践超市为抓手,注重培育新观念、完善新机制、倡导新生活、展示新气象,进一步激发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引导监测对象参与乡村项目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对子女不赡养老人、薄养厚葬、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随礼泛滥等不良风俗,通过正面引导、道德谴责、村规民约、司法干预等措施,防止因不履行赡养义务和非生产生活必须高额支出而返贫致贫。
3.针对“部分乡村和挂钩单位稳脱贫相关措施跟不上”问题。推动建立“网格化”动态管理机制,以村民小组和易地搬迁楼栋为基本网格,明确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长”,推动县、乡机关除必要值班人员外的干部职工全部下沉到网格,组织干部职工结对包保全县贫困群众和边缘人口,及时解决群众就业产业、生病就医等方面的突发问题,确保每一个“卡户”家庭全面达到脱贫标准、每一个边缘户家庭不致贫。
(五)关于“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激发群众脱贫攻坚主体意识不够”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干部不善于把感恩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到挂钩帮扶之中。少数群众比贫困、要补助的心态不同程度存在,巡视收到的群众信访中,希望享受卡户、低保、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政策与补助的诉求件占三分之一”问题。一是抓好规范宣传。根据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作扶贫工作手册4425份,并分发到全县各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到挂钩帮扶干部人手一册。要求各乡镇(街道)挂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挂钩帮扶干部以及“村三委”干部结合“一月一走访”等工作要求,进村入户给群众面对面宣传脱贫攻坚各项好政策,面对面算清家庭收入总账和变化情况,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和帮扶认可度,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常态化抓好媒体宣传。依托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镇雄》和《镇雄融媒》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2020年3月以来,在各媒体平台刊载《注意!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要符合这些标准》《【解读】镇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等脱贫政策20余条次。建设覆盖全县254个村(社区)应急广播体系,通过应急广播向群众播放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开展了《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危旧房拆除》等5个专题宣传,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6点两个时段轮番播放,把各项政策“送到群众耳朵里”。三是通过专栏宣传。各挂钩帮扶单位帮助挂钩扶贫村建好脱贫攻坚宣传栏,及时有效地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新建脱贫攻坚专栏196个。四是开展先进典型案例宣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通过培训会、院坝会、“三讲三评”会议等形式,已面对面向群众开展先进典型案例宣讲160余次。五是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紧紧围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奏响攻坚集结号,全民同心摘贫帽”为主导,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要求,在全县235个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县级3个安置点,在去年投入12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350万元,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建设。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定期不定期组织群众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换取爱心积分,用爱心积分兑换爱心物品,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自觉动起来、干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
2.针对“激发群众发挥脱贫攻坚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充分。尊崇勤劳致富氛围营造不浓,对勤奋脱贫、致富带贫典型事例宣传不够,激励带动身边群众的效应不明显”问题。一是大力宣传全县脱贫攻坚一线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在县内媒体(电台电视台、镇雄新闻网、@微镇雄)开设专题专栏,刊登专题信息、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报道贫困群众积极践行“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不等不靠,不争当贫困户,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典型故事;宣传报道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决胜脱贫攻坚“舍小家顾大家”“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奉献自我”等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各乡镇(街道)、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一线取得的成绩亮点、工作经验。2020年3月以来,共宣传10余条次。二是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先锋示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热情,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开展文明创建,组织开展争创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邻居、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对涌现出来的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在光荣榜上进行公示,以适当方式曝光“慵懒散”“等靠要”“脏乱差”等不良现象,引领群众向上向善;培育举荐乡贤,并进一步吸纳他们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带动和引领乡风文明,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操家理屋、打扫卫生,引导全县农村群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提升乡村整体文明程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选树脱贫先锋90人,培育举荐乡贤 67人,新建脱贫攻坚光荣榜76个,上榜先进典型628人,曝光栏63个,曝光反面案例79个,组织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和志愿服务活动1100余次。
三、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履行整改监督任责”方面
(一)关于“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有漏洞,廉政风险防范存在薄弱环节”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防范缺失,基层干部和脱贫攻坚一线经办人员案件易发多发。2018年以来,全县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6人,其中村干部219人,占56.7%。巡视发现存在村干部及其亲属不符合政策条件,享受了建档立卡户或易地扶贫住房政策”问题。一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县直各主责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对扶贫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检查、全程跟踪,确保落地落实;对已拨付的扶贫资金,及时关注、全程监管,确保规范使用,坚决防止只审批不管理、只拨款不监管、只管行业不管行风;对发现下级部门存在工作偏差、苗头性纪律作风问题,及时提醒,抓早抓小,督促整改;对在监管中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主动及时报告、移交处置。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严重违纪行为、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的,严格实行“一案双查”,逐级逐层压实监督责任。二是强化脱贫攻坚专项检查。县纪委监委制定了《镇雄县纪委监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组建了5个专项检查组,由县纪委常委带队,每个组负责6个乡镇(街道),重点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开展专项检查,注重对全县干部职工的政策掌握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倒逼干部掌握扶贫政策,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风漂浮、消极懈怠、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果断进行组织调整,严肃追责问责,坚决整治责任层层递减、走访不严不实、分析研判流于形式、解决问题推诿扯皮等问题,着力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每个月向县委汇报一次专项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工作情况,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收兵。今年以来,共问责处理10人次,批评教育5人次。
2.针对“监管不到位,少数基层干部仍然顶风违纪。2019年1月,黑树镇泥坝村党委书记尹洪军、村监委负责人范燚,在农危改清零行动中利用职务之便,将其亲属违规纳入农危改对象”问题。一是黑树镇镇纪委及时调查处理,尹洪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范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依法免去村监委负责人职务。同时,已开展尹洪军事件警示教育5场次,县纪委、黑树镇纪委多次深入村组开展监督。二是以案为戒、举一反三,我县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与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结合起来,紧盯脱贫攻坚中弄虚作假、人浮于事、推进不力等问题,严肃查处脱贫攻坚中的庸懒散、软浮拖、工作不实和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共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6件,立案审查办结2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3人次,移送司法机关2人次,通报曝光6批13个问题13人。
3.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县254个村监委、756名村务监督员,2018至2019年仅向上级纪委报送问题线索11件,243个村监委问题线索报告数为零。牛场镇大寨村委委员严绪宽使用村委会设备为村民复印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每户收费10元问题无人反映”问题。一是县纪委进一步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依托派出乡镇(街道)监察室聘任村(社区)监察信息联络员队伍延伸监督触角,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强化对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中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的监督,严格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运行,全面落实村务全公开,保障和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依规依纪对村“两委”组织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落实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和建议权,建立健全监督台账,把监督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建设、每一笔具体资金使用、每一项具体政策落实上,进一步压实基层治理的主体责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防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同时探索问题线索、资料信息报送机制,定期收集整理、及时深入调查,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牛场镇纪委于2019年1月5日对严绪宽进行了函询,并对其将自己家中的复印机违规放在村委会为群众复印收费进行了批评教育。经核实,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10日期间,牛场镇大寨村委委员严绪宽负责办理大寨村民政临时救助工作业务时,为了方便群众,把自己家里的复印机和纸张搬到大寨村委会其办公室内,给群众提供复印上的方便,为村民复印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按照群众在街上复印的标准收费,1-2人户收取10元,2-3人户收取20元,4人以上户收取30元,共有264户群众自愿找严绪宽复印。严绪宽收取了264户群众的复印费共计6460元。后来有群众反映严绪宽在大寨村委会复印材料收费,大寨村支书胡永就要求严绪宽立即把钱退给群众,把复印机搬回家去,并在党员和村民组长会议上对严绪宽进行了批评。
4.针对“少数问责约谈警示效果不佳。2017年以来,牛场镇人居办范莉被通报2次、约谈2次;新农合办王波被通报4次、约谈2次,今年11月巡察抽查本人不在岗”问题。经核实,2019年11月19日下午,王波因家中保姆生病,孩子无人照看,其通过微信和电话分别向分管新农合办的副镇长及牛场镇人民政府镇长请假照顾孩子,没有按正常程序完善请销假,已经责令其返岗后完善了相关请假手续,并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针对范莉被通报约谈问题,经县纪委后续对范莉进行约谈整改和警示教育,其本人涉及问题已切实整改完毕。
5.针对“问责约谈警示效果不佳”问题。由县纪委牵头,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机制,强化发现问题通报、反馈整改和约谈问责,对基层组织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及所有帮联干部帮扶工作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到位情况常提醒、严追责,正确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做到关口前移,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县纪委监委对易地搬迁工作滞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缓慢的18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坚决防止以简单问责基层干部代替问题整改,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坚决防止单方面“甩锅”给基层而忽视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同时,督促牛场镇认真落实干部谈话等制度,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严格谈话函询标准,发挥抽查核实的监督作用,对边谈边犯、边询边犯的,从严从重处理。
(二)关于“组织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缺失”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部分易地扶贫安置点党组织建设滞后。全县已建成入住的64个安置点中,18个安置点无党员。有3名以上党员安置点32个,其中17个安置点未建立党支部(党小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织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县级层面成立了1个临时党工委(镇雄县易地扶贫搬迁临时党工委),在9个集中安置点分别成立了社区,建立党总支9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58个。针对另外已入住的5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另有1个属分散安置点,即塘房镇杉树林村长木树村民组6户23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017年到塘房镇新集镇分散购商品房入住),县委组织部于3月18日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的通知》,由各乡镇(街道)通过实地了解和系统比对,对搬迁对象中的党员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掌握党员搬迁情况;结合不同实际,因地制宜分类组建党组织。无党员的搬迁安置点,由安置点所在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牵头,从搬迁群众中择取2名以上优秀青年作为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条件成熟后发展为党员;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按就近原则,编入相应支部开展活动;党员人数3人及以上的,结合实际按规定成立党支部。截至目前,排查到党员194名,结合实际新建党支部13个,原已有支部覆盖的安置点6个,就近编入党支部的安置点35个(其中5个安置点无党员),培养积极分子13人,切实加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织建设,提高了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针对“部分乡镇的村“三委”存在缺员。全县254个村‘三委’共缺员227人,以勒镇、罗坎镇、盐源镇分别缺员40人、35人、31人”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中共镇雄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包片联系乡镇(街道)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通知》,由部务会成员包片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党委对辖区村“两委”及监委人员情况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县民政局对全县村(社区)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县级备案审批制度,由部务会成员带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及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全覆盖分析研判,实行全员备案管理,按照“一村一盒、一人一档”的标准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及时补齐配强村级班子。截至目前,全县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五大员”已全部配齐,无缺员情况。
3.针对“部分挂钩单位驻村工作队员更换频繁,少数干部未按规定挂包贫困户。母享镇平桥村、陇东村、穿洞村、堰沟村驻村工作队员更换频繁,不熟悉村情和扶贫政策。县矿山救护队队长张恒伟自2017年10月以来未按规定挂包贫困户”问题。一是穿洞村3名队员属市科协和市卫健委派驻,现队员唐远超属于2018年5月增派补充;原队员夏凌因基层经验不足且身体不适宜驻村,2018年12月按程序更换为臧庆雄;原队员何泽福驻村时间满3年,2018年12月按程序更换为陶涛。堰沟村原队员李晓鹏因2018年10月妻子分娩,2018年9月按程序更换为黄美银;原队员晋家松因身体原因2019年3月按程序更换为庄荣,庄荣驻村后因身体不适于2019年10月按程序更换为现队员马航;原队员谢育波因身体原因2019年3月按程序更换为任继蓉。现有县级驻村工作队员,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2020年原则上不再更换调整。二是关于县矿山救护队队长张恒伟自2017年10月以来未按规定挂包贫困户的问题,县应急管理局成立核查组及时核实并进行整改,自2019年12月起,张恒玮在县矿山救护队挂钩帮扶的罗坎镇罗关社区挂包6户贫困户,并按照要求开展走访帮扶等工作。县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的通知》(镇扶办字〔2020〕3号),要求各挂钩帮扶单位、各乡镇(街道)按照实有干部职工人数应挂尽挂,做到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针对上述问题,我县举一反三,一是要求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开展谈心谈话全覆盖,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到定点帮扶的村(社区)开展1次实地调研走访,全面开展谈心谈话,帮助解决驻村队员困难问题,确保队员安心驻村。二是印发《镇雄县精准扶贫工作手册》,确保帮扶干部人手一册,提高帮扶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扶贫业务专题培训。2020年3月23日,我县召开2020年第一季度驻村扶贫工作调度会,明确下步工作任务,对新调整轮换队员等开展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举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认真组织所有驻村队员参加季度大讲堂,切实提升了帮扶能力。
4.针对“少数帮扶干部用心用情不够。县教体局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行政办主任对扶贫基本政策及挂钩户的家庭情况、帮扶措施、户主姓名不清楚”问题。一是成立专门工作组,2020年4月10日对教体局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行政办主任相关问题进行核查,目前3名同志对扶贫相关政策基本熟悉,对挂钩帮扶户的户主姓名、家庭情况、帮扶措施较为清楚。二是在《镇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障方案》中明确,从2020年3月起,由县财政局代扣干部职工的政府性绩效奖励,与帮扶工作挂钩,倒逼帮扶干部用心用情抓实帮扶工作,待全县脱贫成效考核评估后根据督查考核结果进行兑现。三是严格落实《镇雄县脱贫攻坚“六个专项行动和一个保障”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帮扶干部要每月开展走访,履行“六包”责任(包贫困户收入达标、住房安全、政策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饮水安全、档案完善、环境卫生),力所能及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20年3月23日至3月29日,县脱贫攻坚五个督查组分赴30个乡镇(街道)59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帮扶干部实地督查,共抽查帮扶干部353人,对作风不实的帮扶干部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并扣发相应绩效奖金。四是县委下发《关于全员下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紧急通知》,要求自2020年4月22日起,全县所有挂钩帮扶单位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一线集结,进村入户扎实推进单位帮村和干部帮户工作,并明确所有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实行达标承诺。
四、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行业主管责任”方面
(一)关于“部分乡镇和责任部门精准识别存在误漏”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少数贫困户信息调整不及时。2019年,未将贫困户城乡医疗保险人员中死亡3人、服刑13人的信息及时从国办系统剔除。碗厂、母享、牛场、以古等四个乡镇均发现个别贫困户信息存在误漏”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坚持“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解决”工作机制,全县所有挂钩帮扶干部每月开展不少于3天入户走访和脱贫研判,逐户核对农户家庭人口信息,对需要修改家庭人员基本信息的,由帮扶干部做好台账,提交村级信息员统一修改。一是关于“未将贫困户城乡医疗保险人员中死亡、服刑人的信息及时从国办系统剔除”的问题。经与县医保局对接,再次梳理核查,我县贫困户城乡医疗保险人员中死亡、服刑人的信息尚未在国办系统作剔除处理的共有15人,其中:死亡10人、服刑5人。相关数据台账已第一时间反馈涉及乡镇(街道),目前已全部修改完善。二是关于“部分乡镇个别贫困户信息存在误漏”的问题。为确保国办系统贫困户各类问题数据修改清零,今年以来,县脱贫摘帽指挥部专门成立数据组,负责指导各乡镇(街道)修改完善各类问题数据。截至2020年7月15日,省办平台显示我县2019年问题数据共1936条(其中:贫困人口问题数据682条,贫困户问题数据1239条,贫困村问题数据15条),经各乡镇(街道)核实修改后,有1469条无须修改,有2条暂时无权限修改,剩余465能修改问题数据已修改待上级更新;省办平台显示我县2020年问题数据共8171条(其中:贫困人口问题数据5096条,贫困户问题数据3055条,贫困村问题数据20条),经核实,有3380条无须修改,有4条暂时无权限修改,剩余4787条能修改的问题数据已反馈涉及乡镇(街道)修改,目前已修改完善。
2.针对“少数贫困户农危改数据不一致。花朗乡法地村庙堂组周朝相户信息显示国办系统为2人,县住建局为4人,乡住建所为1人”问题。经再次核查比对,花朗乡法地村庙堂组周朝相户实际人口为2人,与国办系统数据吻合,县住建局已更新纸质台账,并在住房检索系统中修改完善,与国办系统数据保持一致,实现了数据闭环。县住建局与扶贫部门强化对接,进一步加强数据比对,由县住建局派驻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再次对国办系统和住房信息检索系统进行核查梳理,逐户核查清楚农危改贫困户家庭人口信息,查看户口簿信息是否与国办系统数据相吻合,若有漏统或错统、家庭成员发生增减变动等情况,按户建好纸质台账,及时更新完善。
3.针对“控辍保学台账数据不精准。2019年11月,大湾镇12名建档立卡户辍学学生台账中,有5名学生性别、与监护人关系等数据有误”问题。一是责令大湾镇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修改完善控辍保学档案,同时组织镇村组干部、学校教师集中力量,对12名辍学学生进行劝返。12名卡户辍学学生:熊任、袁霄、朱鹏、张玉、邓荣苹5人因年龄已满16周岁,已上报省教厅核减销号。刘雯雯、刘祥杰、黄委、张朝帅、杨宇婷、王艳、何正俊等7人,已劝返在校就读。针对学生信息数据有误问题,大湾镇已于2019年11月就对辍学学生台账数据进行了再次核实核准,通过与派出所适龄人口户籍信息、国办系统数据进行对比,通过镇村干部再次入户核准身份和基本信息,全面做到信息精准,不漏一人。二是要求其他乡镇(街道)引以为戒,严格按照A类8项B类10项,根据适龄学生、在校学生、辍学学生、异地就读学生、疑似失学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分类,进一步健全完善控辍保学档案,继续清理核实台账数据,动态完善信息,做好国网学籍系统更新维护,做到数据准确、台账清楚、人籍一致、佐证真实、过程有痕、材料齐全、字迹工整、专柜陈列、建档规范。各乡镇(街道)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控辍保学数据集中核对清理,确保了控辍保学台账数据精准。三是完善佐证资料收集。对我县失辍学学生中在外务工、厌学辍学、早婚早孕、重病重残、失踪失联等佐证材料不齐的,要求各乡镇、各学校对照问题清单,对照佐证材料的支撑要求,安排专人协调相关部门,完善相关佐证资料。
(二)关于“部分乡镇和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少数农危改工程扫尾滞后。截至2019年11月,牛场镇沙沟村、长河村、向乐村有6户农村危房改造未完工”问题。已责令牛场镇加快扫尾进度,并派出工作人员现场指导抓好扫尾工作,截至2020年4月30日,牛场镇沙沟村、长河村、向乐村有6户农村危房扫尾工程已完成。县住建局建立网格化督战制度,按照领导挂片,作战队员驻点作战的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派驻作战员,进一步督促指导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好包保责任制,统筹好“七支队伍”,对未完成扫尾的逐户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列好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四个清单”,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完成改造,搬入新居。
2.针对“群众有水用、方便用的问题未全部解决。场坝镇麻园村、彭家寨等31件工程已建成,尚未通水使用”问题。县水务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派出督查人员,牵头督促场坝镇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工程完工就完事、管通水也通的要求,压实问题整改。2020年1月20日,场坝镇麻园村、彭家寨等31件饮水工程已经全部正常通水使用。并在全县举一反三,强化督查检查,对完工未完事、管通水不通、建设质量不规范等问题,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按照行业标准,按时整改到位,确保工程运行正常,积极谋划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六个专项行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效得以巩固,确保高质量打赢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一是加大问题排查整改,确保问题销号清零。二是开展水质提升行动,继续按照《云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对标对表,攻坚克难,稳步提升水质合格率。三是推进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行动,确保每一件工程都有人管理。四是推进水费收缴专项行动。五是推进服务承诺专项行动,向社会承诺履行行业监管职能职责,做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受理群众投诉和社会举报等工作。六是开展抗旱应急拉水送水专项行动,编制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
3.针对“部分公益岗位人员管理不严。坡头镇坡头、新场、堰塘村委会有8名公益岗位人员领着就业补贴随意离岗、顶岗无人问津;牛场镇石笋村二屯岩组尤定科,长期在外务工仍挂名护林员领取报酬”问题。一是对坡头镇、牛场镇公益岗人员管理不严情况进行核实和处理,已督促坡头镇对8名公益岗人员予以清退并停发工资,对牛场镇石笋村二屯岩组尤定科予以清退。二是对2019年来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比对和清理,对重复享受、随意离岗、冒名顶岗、挂名值岗等不符合政策的公益岗人员,一律予以清退,共清退城镇公益岗位161人、农村公益岗位599人。三是公益性岗位实行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申报、一月一办理,进一步规范申报管理程序,严格执行“人岗匹配、有序进出、严管活用、考核延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明确镇村两级公益性岗位管理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监管责任。
4.针对“少数乡村医生履职服务不到位。母享镇卫生院5名医务人员在陇东村卫生室挂名不在岗”问题。由县卫健局成立核查组,于2020年4月21日到母享镇卫生院针对反馈问题进行核查。核查表明,在省委第八巡视组到母享镇开展巡视工作时,母享镇陇东村卫生室确有5名村医未在岗。2020年4月25日,经县卫健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由局党委对当时主持母享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院长范伶俐进行提醒谈话;责令母享镇卫生院立即对村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按村医配备职数要求及时配齐村医,切实加强村医履职服务能力;在卫健系统对母享镇卫生院进行通报。针对母享镇卫生院存在的这一问题,我县举一反三,由县卫健局组织全面排查村医配备情况及实际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一是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按职数配齐乡镇卫生院职工。二是根据省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下发的《云南省健康扶贫2018年重点工作及任务分工》(云健扶办发〔2018〕2号)精神,配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现已正常开展基本诊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了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乡村医生工作职责,为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打牢基础。
5.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不严。碗厂镇庆坝村坪上组范义、碗厂村大寨组罗安才外出务工未回,台账上登记有2人分别于2019年9月、10月参加电工培训15天的记录”问题。一是通过与本人了解、查阅培训机构档案等方式,及对碗厂镇庆坝村坪上组范义、碗厂村大寨组罗安才转移培训情况进行核实。经核,上述2人分别于2019年9月、10月参加电工培训15天情况属实,此期间并未在外务工。二是严格培训机构准入资格。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2020年度的公开招标已结束,即将开展培训。培训中将严格培训过程质量监管,进一步落实“六查六看工作法”制度(即:开班、中途、结班3次明察、3次暗访,看培训对象是否精准、看培训教师是否具备资质、看培训教材是否发放、看培训设备和耗材是否齐备、看课时设置是否合理合规、看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公示,结班时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双承诺”(即:培训机构承诺培训材料及痕迹档案真实,承诺在规定时限内为学员办理发放相关证件)、“双标识”(即在培训对象门户上标识技能培训示范户,同时在扶贫信息档案中标识参与培训的时间、工种及转移就业情况)制度,严格执行四级监管制度(即村“两委”负责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县人社局挂片干部职工和挂钩领导负责监管,县扶贫、财政、审计抽查核查报账材料参与监管)。三是严格培训结果验收程序,已制定验收方案,对2019年的培训进行验收。
(三)关于“少数乡镇和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破解难题缺少担当”的整改进展情况
1.针对“少数外出务工组织不周密。2019年2月,杉树乡组织大保村贫困户20人外出务工,一个月后全部离岗,通过重新提供岗位才重新实现异地就业”问题。一是转移前,整合镇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力量,摸清劳动力期望务工地点、务工时长、技能特点、文化素质、工资预期等基本情况,通过群众会、院坝会、乡村小喇叭、镇雄新闻网、镇雄人社网等开展岗位宣传推介,将岗位匹配到需要转岗或有就业意愿的群众。2020年2月11日,县人社局3名副局长带队前往安徽、浙江、广东等镇雄籍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展对接工作。2020年2月21日,县级又专门成立4个由处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前往浙江金华、福建晋江、上海浦东、广东东莞,与当地政府及用工企业共同商议做好“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对接工作,确保岗位可靠。二是转移时,统筹安排乡镇(街道)和县级医疗服务机构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以及基本的疫情防护等教育。点对点转移的,每辆客车安排1名科级干部和1名医务人员全程随车服务,途中定时开展体温检测、餐饮、防疫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服务。到达时,做好与当地人社部门和用工企业的交接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三是转移后,由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流动党组织和挂钩帮扶干部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困难第一时间协调用工企业及当地政府部门共同解决,着力提升稳岗率。同时,密切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庭情况,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就业、稳定就业。
2.针对“就业扶贫服务工作不主动。县人社局对乡镇、村委会开展政策和业务指导不够,部分就业扶贫信息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熟;对就业扶贫补助经费监管不严”问题。一是强化力量下沉。从县人社局各股室抽取业务骨干,组建就业扶贫工作突击队,突击队下设6个工作小组,将全县分成6个片区,局机关副职领导担任片区组长,每个乡镇(街道)由2名人员包保负责,按战时纪律要求,深入一线,指导并参与各乡镇(街道)就业扶贫工作。在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置就业扶贫服务站,对鲁家院子、呢噜坪、高山大地3个万人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县人社局派出就业扶贫专干驻点服务。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将全县分为四个片区,先后在以勒镇、芒部镇、牛场镇等3个乡镇及县城举办培训班,对“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扶贫车间等政策进行解读,对系统操作维护、数据动态闭环、档案台账建设等进行培训,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社保中心负责人、乡村两级就业扶贫信息员478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扶贫队伍业务水平。对800人以上的易迁安置点进行专场业务培训,各涉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安置点社区支书、就业扶贫信息员参加,并到呢噜坪安置点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安置点就业扶贫人员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就业扶贫补助经费监管,全面开展1次就业扶贫补助经费的清理,及时落实各类补助政策,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禁止不用、乱用和滥用。
3.针对“落实产业扶贫责任意识不强。农牧部门在产业扶贫中对项目风险和资金安全考虑得多,破解难题的主动性和担当精神不足”问题。一是通过2016—2019年度产业扶贫项目清理,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存在问题整改,进一步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产业扶贫工作责任。二是精选197名农业农村业务骨干,组建了7支专家团队,每支挂联4至5个乡镇(街道),协助各乡镇(街道)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乡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三是落实项目建设联席机制,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征占、地上附着物赔偿、坟墓搬迁等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870—3120323;地址: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清风北路;电子邮箱:zxjwb@126.com。
中共镇雄县委
2020年8月12日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祝小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