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是黄石建市70年
70年,只是历史长河短暂的时光;70年,却又是黄石港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展历程。
70年来,历届黄石港区委区政府以发展为己任,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低矮破旧的平房,到高楼林立的美丽小区;从狭窄坑洼的路面,到宽敞平坦的交通大道;从工矿商贸的“光灰城市”,到开门见绿的碧水蓝天……每一个路径的转变,都是黄石港区委区政府气魄的体现、智慧的结晶、汗水的付出。
目标已确定,战鼓催征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26万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向着“幸福城区”的目标进发,谱写出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码头变公园出门游园乐了市民
江水映照景色美,浪花朵朵起欢歌。住在沈家营码头周边的李师傅感慨:“江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饮用水让人更放心了!”
如今的沈家营,不见了昔日林立的码头,远离了机械装卸的嘈杂,没有了灰尘扑面而来;取而代之的是青翠欲滴的绿化,整洁宽敞的平台,富有内涵的码头文化墙……
然而,曾几何时,这里全是杂乱无章的码头,污染、噪音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住在此处的八旬老人邱永华无奈地说:“我在冶电二村小区住了20年,受尽了噪音与污染,苦不堪言!”
70多岁的退休老人许巧莉有同感:“我家住在沈家营电厂小区,码头上机械轰鸣的作业声,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窗户一年四季不敢打开,江风一吹,一天时间里窗户玻璃上就是厚厚的一层灰,真是太烦心了!”
大乱必大治。2016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置于最优先最重要位置”的要求,黄石市委、黄石港区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伤的勇气,及时有效实施了“割除手术”。
“钩机准备,拆除施工正式开始!”2016年8月29日,随着指挥人员一声号令,沈家营港埠码头上一个具有近40年历史的固定吊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意味着港埠码头正式启动拆除工作。
当然,沈家营码头的拆除,只是长江沿线码头整治的一部分。在整个拆除过程中,黄石港区在充分调研、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列出问题清单、画出路线图、倒排时间表,采取先停后关、分类处置、分步推进的整治模式,先后拆除了水源地沿线15个非法码头泊位和2处厂房1400平方米的建筑物,拆除辖区长江岸线123个非法码头泊位,关停并拆除了6家驾校及1家工业企业。
码头拆除后,黄石港区开始着手对辖区长江沿线进行绿化,实施植绿补绿,并在沈家营建设码头公园。
2018年,黄石港区通过公开招标,开展长江岸线复土复绿,复绿面积581亩,栽种水杉、柳树等绿化树2.6万株。同时,还对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实施物理隔离,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在原沈家营港埠码头,黄石港区规划建设码头公园,对这片近50亩的区域进行复绿,把昔日的生产岸线变为生态岸线,建设观江景平台;同时,打造丰富的码头文化,建设码头文化墙。
新建成后的码头公园,有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市民舞台、无障碍坡道、林荫广场等,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青的市民娱乐休闲好去处。
如果说沈家营码头公园是黄石港区环境整治、改善民生的一大成果;那么,生态体育公园的建设,则是黄石港区的又一杰作。
走进黄石港生态体育公园,宽阔的场地、蜿蜒的跑道、赏心的绿化,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每天一大早,附近居民就会前来这里健身、娱乐。那优美的动作、轻盈的舞姿,仿佛舒展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黄石港生态体育公园,是湖北省新全民健身(市、区)级示范工程,占地51671平方米。”黄石港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据介绍,公园建于2018年,按照“生态、运动 文化等功能叠加”的总体定位,依据自然条件,紧扣生态园林理念,突出体育休闲主题,营造动在园中、景在林中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城区居民提供一个体育休闲、运动健身、休憩娱乐的好场所,成为鄂东南独具魅力的景观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
公园内设有多功能球场、足球场、智能景观健身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区、全民健身路径区、老年人康复健身区、儿童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大家可根据所需开展健身活动。
“这个公园实在是太美了,各项设施都比较完善,不光可以健身、娱乐,还可以养生哩,只要到这里来,心情就舒畅了!”经常到此健身的黄石知青太极队李大化教练感慨地说,“这是政府的又一民生工程,体现的是爱民情怀!”
黄石港生态体育公园,如同城市里的客厅,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承载着城市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全区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在黄石港区8.6公里的长江干堤上,还有那美丽的朝阳阁江滩公园;在33个社区中,还有胜阳港等10个口袋公园。
一个公园多个景点,每个景点赏心悦目。码头变公园,出门就能游园,让市民群众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老城提品质 多处着力惠及民生
泥泞的路面刷黑一新,堵塞的下水管网改造一新,破旧的房屋修缮一新……楠竹林社区出现了全新的景象。人们都知道,这是黄石港区政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取得的喜人成果。
作为老中心城区的黄石港,老旧楼房多、基础设施差、背街小巷拥堵,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从2017年开始,黄石港区以“完善功能布局、提升城区品位”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增加中心城区的品位。
区政府成立了专班,对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房屋进行了摸底普查,按照损坏程度、改造内容进行分类定级,发现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房屋有1152栋、49473余户,涉及98个小区。
为使改造后的小区符合城市的发展、真正提升城市的品位、让百姓真正受益,区政府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改造内容涵盖道路管网、楼顶立面、停车位增加、立体停车场建设、杆线入地、电梯加装,以及安防设施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设计上遵循“拆、整、修、加、建、透、减、通、铺、限、美、配”十二字方针,既注重老旧房屋外观改造,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又注重功能性、实用性的恢复。同时,将整治工作与老旧社区微改造、城市二三级管网建设、微循环路以及背街小巷建设、城市公园建设一并考虑,整体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杜绝了城市整理工作的碎片化。
今年,黄石港区为了进一步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老旧社区改造进程,他们结合实际,围绕业态提升和市级重点工程配套,启动实施了文化宫、天桥、冶电二村、南岳、师院、湖滨路、沈家营、楠竹林、枫叶山、覆盆山、南京路11个老旧社区(小区)改造,涉及改造户数15769余户,预计投资4.17亿元。
为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黄石港区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方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南岳社区一期、楠竹林社区、天桥社区一期等8个小区改造工程,改造房屋150余栋,改造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成建成区内主要道路硬化10000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5050平方米。
如果说老旧社区改造是黄石港区“老城提质”的重要举措;那么,棚户区改造就是该区的宏篇力作。
自2015年以来,黄石港区以抢抓国家“棚改三年计划”契机,转变工作理念,改革征收模式,创造出棚改工作的“黄石港速度”。
在棚改中,黄石港区坚持主职挂帅、高位推进,成立了高规格的棚改指挥部,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总指挥长。他们深入项目一线,指挥全区棚改工作。区“四大家”领导每人包保1个重点项目,直至项目完成。每月召开一次棚改指挥长会议,听取各项目推进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难题,确保棚改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把“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当作开展棚改工作的“金钥匙”,形成了“党建 棚改”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坚持征收工作推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到哪里。在每个棚改项目指挥部和“自改委”组建临时党支部,将棚改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棚改的力量和速度。
从2015年至今,黄石港区共启动实施了24个棚改项目,涉及被征收户10253户,征收房屋面积约147.8万平方米,征收土地面积约1418.11亩,让广大棚改户搬进了新居、享受了新生活。
老旧社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让旧城区焕发出新容颜;那么,党建引领基层自理创新是老城提质的重要内涵。
为了推进幸福城区建设,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工作,黄石港区采取“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做活治理”,构筑起“党建服务民生大品牌”。
去年,黄石港区以城市管理为突破口,以构建集约化、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实施“做强街道、构建新型条块关系改革”,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街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确立了街道对辖区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赋予了街道在辖区城市管理的执法权,许多居民反映的乱搭、乱建、乱占、乱摆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在做优社区上,黄石港区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聚合功能,将社区大党委打造成为联结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早在2018年底,全区就建立了33个社区大党委,221名相关负责人兼任大党委委员。今年,该区在疫情防控时,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建立起“社区联合大党委——小区网格双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中心户”四级常态化运行组织体系,由社区“第一书记”担任社区联合大党委书记,大力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党建社会化、治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同时,以在职党员“双报到”为契机,推进工作体系区域化。通过下沉党员及社会志愿力量社区报到的形式,开展党建联建,参与社区建设,共同推进基层治理。
近几年来,黄石港区积极打造“网格 ”“格格办”社会治理新模式,已形成“五化融合”的基本格局。他们将全区33个社区划分为227个网格开展服务工作,服务内容涵盖治安、社保、城管、卫生、计生、安全等方方面面,使社会治理网架到边到角。
黄石港区还按照“党建引领、体制创新,公益为主、市场运作,政策支持、保障到位,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原则,探索出适合各类型小区的“红色物业”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区划分出“成熟物业型、公益物业型、红色管家型”三种模式,采取不同物业不同服务的形式,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最优最好的服务。
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构筑起“党建服务大品牌”,让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胜阳港街道的“星光领路”,开启了居民自治模式;南岳社区的“百姓故事会”,用百姓身边的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石名城小区的“红色哨所”,成为为居民解难的先锋队……全区形成了“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区域化党建服务品牌,加快了“幸福城区”的建设步伐。
2016年来,区委区政府针对义务教育存在的“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围绕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目标,率先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构建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让老百姓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6年,黄石港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试水义务教育集团化改革,整合当时的十四中与十九中,组建首个教育集团——黄石十四中教育集团。随之,根据区域学校生源分布、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现状,采取“优质学校 薄弱学校”模式,先后成立黄石八中、十四中、中山小学、广场路小学4个教育集团。
2017年,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行“1 N”(集团 成员校)办学体制,重点推进十四中、广小教育集团改革工作。其中十四中教育集团整合原十四中南北校区、黄石十八中,形成“集团 黄石港校区、沈家营校区、老虎头校区”的办学格局;广小教育集团新纳入英才学校、楠竹林小学,形成“集团 广场路小学、花湖小学、英才学校、楠竹林小学”的办学格局。
2018年,重点推进八中教育集团和中山教育集团深化改革。八中教育集团新纳入黄石十五中,形成“集团 黄石八中、黄石十五中、黄石江北学校”办学格局;中山小学教育集团新纳入中英文学校,形成“集团 中山小学、武黄路小学、中英文学校”办学格局。
同时,融资2.2亿元,实施武黄路小学、花湖小学、中山小学、黄石八中等义务学校全面改薄和优质学校改扩建工程,可新增教学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万多个。
至此,黄石港区义务教育形成了4个教育集团 4所品牌学校的整体构架,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区中小学,有效地化解了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提质。
发展重质量百姓幸福指数攀升
“前有碧波荡漾的磁湖水,后有翠绿迷人的大众山,小区中干净卫生景色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是幸福多多。”凤凰山社区居民张师傅感慨不已。
张师傅的感慨,代表着黄石港区26万人民的心声,也是区委区政府注重发展、改善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真实体现。
近几年来,黄石港区狠抓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用强大的经济来保障民生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举措。今年4月,又出台了促进“互联网 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区服务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该《意见》
更加重视疫情期间“互联网 ”对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叠加、融合、倍增效应,着力打造黄石港临空城市综合服务创新区。全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现代化幸福城区的总目标,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互联网 ”示范应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全面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促进“互联网 服务业”发展中,黄石港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服务业发展的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打造一批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同时,围绕临空经济高端服务业核心区,加快建设鄂东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鄂东科教创新中心;深度挖掘江湖山水资源,加快建设鄂东文化旅游中心;抢抓国家支持健康服务发展机遇,加快建设鄂东健康运动中心。
“互联网 ”的主要内容有:互联网 商贸业、互联网 物流业、互联网 文化创意业、互联网 家政服务业、互联网 养老服务业、互联网 科技服务业、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 跨境电商8个方面。
在互联网 商贸业中,大力支持优质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休闲等经营业态,打造文化品位浓郁的综合服务区。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创新,积极引导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由商品销售向“线上 线下”“商品 服务”“商品 体验”转变,支持连锁超市和中小商店完善社区便利服务体系。推动商圈转型升级,推广智能导航、精准服务、移动支付等智慧商圈服务。
发展思路清晰,目标自然给力。黄石港区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培育形成线上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30亿元的企业2家;年缴纳税收超1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服务业占比达到地方生产总值的85%左右。
随着顺丰机场落户鄂州,黄石港区注重借“机”发展临空服务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加大与顺丰机场的对接力度、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做准备。按照“承接、错位、融合、配套、服务”的思路,聚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业,着力构建与顺丰机场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建设中部强大市场鄂东消费服务中心打基础。
在今年的市委全会上,市委明确指出,毫不动摇地推进临空经济区“四大主战场”的建设发展,黄石港区“临空商务区”就是其中之一。
为此,黄石港区加快对接路径与重点,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着力打造五大特色功能区,分别是:
✔打造花湖6平方公里物流电商集聚区;
✔打造黄石港3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区;
✔打造胜阳港、黄石港高品质商贸服务圈;
✔打造沿江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圈;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汇集区。
围绕对接临空经济,黄石港区还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分别是:
✔聚焦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聚焦发展电商服务业,使电商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聚焦发展金融服务业,使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聚焦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业,使商贸服务业增加值新增100亿元;
✔聚焦发展高精新工业,使高精新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今年,面对疫情给全区经济带来的影响,黄石港区机关干部纷纷深入企业。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恢复生产,使企业复工有速度、扶持企业有深度、服务企业有温度,打响了“经济复苏保卫战”。
广大机关干部在“抓防控、促复产、解难题、寻突破”的行动中,深入企业一线、项目一线、工程一线,
▷问物资落实、帮疫情防控,
▷问政策需求、帮对上争取,
▷问资金周转、帮筹资融资,
▷问员工到岗、帮招工稳工,
▷问市场订单、帮牵线搭桥,
▷问成本效益、帮降本减负,
▷问技改扩规、帮转型升级,
▷问政务服务、帮跑腿代办,
▷问安全生产、帮消除隐患,
▷问秩序稳定、帮矛盾化解,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目前,黄石港区正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实现疫后重振;
☛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服务发展方向,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围绕服务项目落地,加快实现业态提档;
☛围绕老旧城区改造,加快实现老城区更新提质;
☛围绕改善民生,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力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为建设成现代化幸福城区提供保障。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更有力地推进幸福城区的建设。”黄石港区委书记、区长徐莉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九大精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全区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丨胡 颖
来源 | 黄石日报
审核丨徐道发
监制丨吕旭辉
出品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