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措施)

党建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重要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2022年5月2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三周年之际,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主办,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与宣讲中心承办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研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期特刊发专家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编者

特邀嘉宾

朱 虹南昌大学教授

王金平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杨 超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周利生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二级教授

胡伯项 南昌大学社科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向绪伟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持人

汪玉奇江西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打造党建学科建设的江西品牌

汪玉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我们强化党的建设规律性研究,探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强化党建学科建设的路径、方式与举措。我省高校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机遇,集聚资源要素,强化特色发展,在党建学科建设上“作示范、勇争先”?

朱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着眼于回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围绕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党建学科建设的江西品牌,为助推全省研究阐释新时代党建理论向纵深发展、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要答好时代之问。时代有所问、实践有所问,学科应作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新时代党建学科建设,必须牢记学科设立的初心使命,始终关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努力回答好党的建设时代之问、实践之问。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深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回答好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等时代课题,积极为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以及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斗目标等提出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二要注重内涵建设。高校发展不在大楼,在大师。要集中有限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发展两大转变:一是发展方式上,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二是发展路径上,实现从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对于高校党建学科建设来说,亦需要如此。学科水平、学术能力、科研质量以及发展潜力等内涵建设,是该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与动力。要兼顾好党建学科建设的外延式和内涵式两方面的要求,把内涵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花更大的工夫来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防止学科建设流于热热闹闹的形式而缺乏实实在在的内容。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党建学科建设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学校资源和学术力量,全方位支持学科的内涵建设。比如,在政策上,把党建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把党建学科人才作为紧缺人才;在科研规划上,加快孵化党建学科项目与人才;在经费预算上,明确党建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在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认定与激励上,开辟党建学科绿色通道;在机构上,成立专门的党建学科学术机构;等等。

三要加快融合发展。要继续探索和确定党建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边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历史经验等内容的总结研究,进一步厘清党建与党史的内在关系、党建与政治学的逻辑关系、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关系、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并行关系。完善党建话语体系,推动党建工作话语、宣传话语、学术话语相融相通,提升党建话语传播的温度和效度,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将抽象概括的党的执政理念大众化、通俗化。要结合江西高校办学特色,加快学科融合发展,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优化学科方向、人员配置、机构创设以及工作条件,突出学科水平、学术能力、科研质量以及发展潜力的融合发展,积极广泛开展交叉研究,推出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四要发挥江西优势。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留下光辉足迹,诞生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发生了许多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精神谱系上有着特殊地位。梳理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名、优、特、多、美”等五大优势与特点。一些专家点评说,江西是红色省份中最绿的,绿色省份中最红的,是“大红大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江西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为全省党建学科建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一线素材与研讨对象,这也是江西党建学科建设容易出亮点、出精彩的地方。

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江西党建学科建设有信心也有理由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更大作用。全省高校要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在挖掘江西红色资源、打造江西红色名片、保护江西红色文物等方面花时间、下功夫,在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强化红色培训、赓续红色血脉等方面多参与、常发声,努力将江西红色资源大省的优势转化为江西党建学科建设的亮点与品牌。

深刻理解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

汪玉奇:在不同时代,党的建设呈现着不同的规律、呼唤着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成果、面临着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需要党建学科作出新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这也是党建学科建设必须担负的使命任务。那么,如何理解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呢?

王金平: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领域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有着重大政治、理论、实践意义。

从政治意义看,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明确要求。党建学科建设是一个既讲科学、又讲政治的现实话题。这明确要求党建学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来思考和定位新时代党建学科研究领域,从学理层面探索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深化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担负起党建学科运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重大使命,提升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更好发挥新时代党建学科的育人功能。

从理论意义看,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迫切要求。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迫切要求党建学科要以体系构建为主线,聚焦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党建学科知识体系,整合、优化党建学科布局,扎根中国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改进党建研究的方法手段,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党建话语体系创新能力,推进党建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和国际传播,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

从实践意义看,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关注实践、关照现实是党建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党的建设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要求党建学科要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从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总结和解读党的建设宝贵实践经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阐释党建实践问题,形成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凸显新时代党建学科的现实指向。

推进党校系统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

汪玉奇:在多元化的党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党性教育、进行有效的灌输,使广大党员成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的战士,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水平,开辟新时代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强化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对党建学科建设的支撑度?

杨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党性教育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由党校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是开展党建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省各级党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党性教育体系,在学理反思、理论探索、行动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和形成了特色鲜明、有一定效果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比如,从课程原理的角度探索党性教育课程建设还不够充分,对“党性教育内容的界定”还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基本规范,个别地方甚至存在党性教育的教学形式浅表化甚至娱乐化的问题。

推进党校系统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主业主课体系,需要找准方向、精准发力、系统联动,形成整体合力,提升集成效应,为党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明确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从新时代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锤炼的内在要求出发,从党校面向领导干部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功能定位出发,明晰党性教育课程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和效果检验的具体方法,探索形成符合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的课程理论,用以指导培训课程建设。二是加强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性研究,理清课程体系的学理结构,既要体现课程体系建设的统一性要求,又要满足党性教育的独特性要求。依照学理基础和逻辑关系,科学设置党性教育板块以及每一个板块中的具体课程。三是探索党性教育课程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将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各类教学方式的学理支撑研究,把党性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框架建立起来,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课程及体验式教学的科研含量。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命题

汪玉奇: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必须具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功能本性,使党的理论创新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让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在党建学科建设中,如何展开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呢?

周利生:历史回响未来启迪。党建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提炼历史意义、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深层密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蕴含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和奋斗智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是百年大党的思维认知。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演说时就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只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会变得坚定执着。毛泽东曾回忆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信仰信念信心,郑重宣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非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否则“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学科必须始终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

汪玉奇: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特别是在党执政的条件下,通过自我革命、刀刃向内,不断锤炼党的肌体,纯洁党的队伍,从而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如何把党的自我革命问题作为党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呢?

胡伯项: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一“窑洞之问”的第二个答案。历史经验证明,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自我革命史。党建学科研究要从百年党的自我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出发,从中把握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及其经验启示,深化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

深入研究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党的自我革命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形象与价值认同,有利于更好地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现,需要党建学科在理论层面针对党的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理论解答,在实践层面针对落实落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行方法解读,将管党治党的创新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将其转化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深入研究党的自我革命的表现特征。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学科要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统领和牵引功能的研究,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地位作用的研究,深化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研究,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研究。

深入研究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担负着重要政治责任。党建学科要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围绕把讲政治贯穿于党的建设、党的自我革命全过程,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以铁的纪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变形、不走样等展开研究。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价值导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在维护群众利益中体现出“初心”的坚守和“使命”的担当,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展开研究。深刻阐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标要求是一体推进党的建设,围绕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管党与全面从严治党协同等展开研究。

新的赶考之路与党建学科建设

汪玉奇:赶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汇库中不是一个比喻,而是我们党的建设中具有规范性、学理性的范畴与概念。党建学科建设如何研究和回应新的赶考之路这一时代命题呢?

向绪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是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党坚持以积极的赶考心态迎接困难挑战,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切实答好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新的赶考之路与党建学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关联。

基于历史维度,新的赶考之路与党建学科建设同向同行。赶考不仅仅是一个比喻词,更是党建学科的一个学术规范,是党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党建学科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随着赶考之路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毛泽东用赶考应答全国执政新局面,展现党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攻坚克难、富于创新创造的大党形象。新的赶考之路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基础,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遵循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逻辑,体现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

基于理论维度,新的赶考之路与党建学科建设相互支撑。新的赶考之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道路,更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它是一种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深刻变化相契合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党建学科建设坚持鲜明的问题意识,论证新的赶考之路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阐释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机理和外在形式,及时把建设成果转化成新的赶考之路的理论之需,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把航定向,引导未来继续成功。

基于实践维度,新的赶考之路与党建学科建设互为动力。党建学科建设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理论上探讨并论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要性,系统思考新的赶考之路的方向、价值与动力,科学回答新的赶考之路为什么走、怎么走的问题,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学理支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能够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党建学科建设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凸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一致性,使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方案”。

汪玉奇:党建学科是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自身发展壮大规律的学科,也是具有独特概念、逻辑、话语、价值的系统完备的学科。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正当时,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发展定力、更实的担当作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着力打造党建学科建设的江西品牌,深入把握党建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借鉴参考党校系统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的经验做法,科学对待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深刻领会赶考这一党的建设的中国式话语和规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建学科作出江西贡献、书写江西华章、彰显江西特色。

(策划:阮启祥 整理:敖四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6日 上午9:31
下一篇 2023年6月26日 上午9: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