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开幕
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未来发展
指明了方向
也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
云南网推出独家策划
《我给报告点个赞》
一起看看报告中
这些掷地有声的“金句”
如何激励云岭各族儿女
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杨洪琼:奋斗让我的人生更自信、更自强
接通记者的电话时,杨洪琼刚刚聆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声音有些激动。她说,报告中这句关于“奋斗”的金句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中。
“奋斗让我的人生更自信、更自强。”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冲过终点线那一刻,杨洪琼振臂高呼“祖国万岁!”作为运动员代表,她在人民大会堂发言的情景历历在目。
这个铁打一般的姑娘,早就成了奋斗的代名词。
杨洪琼 张成 摄
14岁摔伤,在床上躺了将近10年,22岁重返校园、25岁接触轮椅篮球、29岁跨项越野滑雪,每一次都错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但这朵雪中绽放的铿锵玫瑰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一直都是人生路上不断奋斗的勇士。
在年初北京举办的冬残奥会赛场上,杨洪琼连夺三块金牌,成为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王”,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杨洪琼 张成 摄
对杨洪琼来说,在体育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勇争第一,在人生路上努力奔跑、勇于追梦、实现价值,就是对“奋斗”最好的诠释。
今年5月,杨洪琼和邹连康、王家超、蔡佳云、李朝燕等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代表们组成了云南省优秀残奥运动员先进事迹报告团,他们走进高校、走入各地,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宣讲活动。
“抗争人生逆境、奋战奥运赛场、直面生活挑战,每一段经历背后,都有一股挑战极限、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支撑着大家。”杨洪琼说,两个多月的宣讲,她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别人,也从其他运动员的故事中收获了信心。观众们一道道热情的目光,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更加坚定了她奋斗的决心。
杨洪琼 张成 摄
今年8月,杨洪琼在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首场报告会上深情宣讲,再次由衷地振臂高呼“祖国万岁”!
“成长在这个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青春不被年龄定义,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活出精彩!”
如今的杨洪琼,已经成为曲靖市纪委市监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她从报告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杨洪琼说,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残疾人不屈服于命运、不畏惧困难,努力奋斗、勇于挑战,自信自强。
邹路遥:“赶考”路上不畏艰难险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平安云南建设置于高质量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云南建设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边疆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良好态势。
作为一名奋斗在政法一线的公安干警,邹路遥对此深有体会。
“昆明市刑事警情从2012年的9.73万余起下降到2021年的7.12万余起,全市4984个小区和城中村实现接触性刑事案件‘零发案’,平安昆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每一名政法干警默默付出。”
邹璐遥
邹路遥就是打造“平安昆明”的万千民警中的一员。他还是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的特警原型,曾多次从歹徒手中解救人质,却无一名人质受伤;他数次参与反恐行动,成功抓获嫌犯;作为一名狙击手,他可以像一块石头一样在冰冷坚硬的训练场上趴几个小时,可以为了抓捕嫌犯,常年穿梭于大漠戈壁与热带雨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邹路遥的理解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安民警,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将成长轨迹调整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
邹璐遥
邹路遥一直是这么做的。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危险,邹路遥始终认为,只有专业技能够硬,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
一次次实战经验,一次次生死考验,让邹路遥磨炼出了沉稳刚毅的个性,“面对歹徒,紧张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身为一名特警,我要把救人的精力都集中起来,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周全,全心全意只为解救人质,抓捕罪犯,没有一丝杂念。”
邹璐遥
邹路遥说,即使“赶考”路上“荆棘丛生”、艰难险阻,也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护航昆明市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祖国西南边疆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老铁路乘务员:努力做文化纽带的“丝路使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十年来,云南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9个国家搭建了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作为一名值乘中老铁路的列车长,赵莹静对此深有感触。
“近一年来,在车队的带领下,我们在业务技能、服务旅客等方面都不断提升。现在我们也更有信心把中国高铁形象展示好。”
赵莹静
国内外文化桥梁纽带上的先行者
中老铁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被称为“钢铁丝路”。列车上的乘务人员,也如同往来于这条“丝路”上的“使者”,成为国内外文化桥梁纽带上的先行者。
赵莹静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中老铁路首发列车的。如今,她已在这条铁路线上值乘了40多趟车次。
有一次,赵莹静在值乘时,遇到几个老挝籍留学生,便与他们交谈。“我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喜悦,他们说等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带家人乘坐火车到中国旅游,欣赏沿途风景。”
依波逢
同样,列车员依波逢在今年6月遇到过几名老挝籍旅客。有过老挝留学经历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老挝语,交流起来让这些老挝籍旅客倍感亲切。“他们对中老铁路赞不绝口,这让我感到很自豪。”依波逢说。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结束了我国西南边陲民族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使老挝开启了铁路运输新纪元。同时,在铁路这一“硬联通”的加持下,中老铁路使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今年1月1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老铁路乘务组
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不断刷新着“成绩单”。开通满10个月,累计发送旅客800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超85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4万吨,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丝路使者”伴随着铁路不断成长
中老铁路开通已近一年时间,人们早已对中老铁路上动车飞驰、货运繁忙的景象习以为常,动车上的“丝路使者”也伴随着中老铁路一起成长。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赵莹静表示,未来她和同事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学习,在服务技能上不断创新提升,做中老两国文化桥梁纽带上的“丝路使者”。“我们有信心把中国高铁的形象展示好!”
依波逢说,将学习更多的客运业务知识,更好地为乘坐“丝路列车”的旅客服务。“眼里要有活,心里时刻装着旅客,多从旅客的角度去想问题。未来,我将向着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交流使者努力。”
云南森林消防员: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复兴的责任赋予当代青年,光荣的使命属于当代青年,中国青年建功正当时,在新时代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寄语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听完报告,云南省森林消防的指战员们热血沸腾。从穿上“火焰蓝”那一刻起,他们的青春,就闪耀在消防救援的一场场“战斗”里。
“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大灾大险的时候能冲得上去、打得赢!我们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负春春,不负时代,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消防卫士。”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森林,还是身后的百姓”
从事森林消防事业八年,无数次直面火海,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一中队指导员李晓明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上火场时,面对快速燃烧的大火,心中仍有忐忑。
李晓明
时隔八年,李晓明随队伍增援重庆火场,手中的救援装备早已更新换代。当熊熊烈火再次袭来,李晓明内心多了一份从容。身着全套防火服,忍受着高温的炙烤,李晓明和战友们连续作战十余小时扑灭了明火。“烈火虽凶猛,但都在‘射程范围内’。”这一份从容,来自身经百战后积累的丰富经验,来自装备升级带来的信心,来自无数次刻苦训练后的底气。
自2018年改革转制以来,森林消防队伍职能任务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这对指战员的救援能力、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负重行军十余小时,跨越上千米海拔开展极限体能训练,在高温炙烤下对标实战灭火训练,涉江下河锤炼综合应急救援技能……这些训练对于他们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从森林火灾扑救到抗震救灾,从失联人员搜救到野生亚洲象北上南返搜寻监测,森林消防队伍越来越“全能”,肩负着的重任也越来越多。
森林消防员进行破拆训练
如果说初次救援的成就感来源于“守护了森林资源”,那么参加完重庆森林火灾扑救,当看到重庆市民夹道相送,李晓明对于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森林,还是一座座城,一户户老百姓。”
“第一时间出现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十大报告中对于青年的寄语,从业10年的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古城区中队分队长欧明亮这样理解:“守护好丽江这座古城、守护好身后的绿水青山,第一时间出现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
森林消防员用水枪对火头实施扑打
结合二十大报告擘画出的蓝图,李晓明对于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思考。“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我们森林消防队伍可以做的还有更多!”李晓明说,防火宣传是预防森林草原火灾的前端工作,除了进学校、进企业、进公共场所开展防火宣传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理念、丰富载体,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式让森林防火理念深入普通群众。而在联合救大灾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联勤、联动、联演、联训,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形成合力,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陈继铭:绿美云南 保护有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云南乃至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绿色”。十年来,围绕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云南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
作为一名从事亚洲象救助和护理的工作人员,陈继铭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逆势出现大幅增长。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展现。”
“象爸爸”陈继铭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陈继铭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5个年头,曾获得过单位“优秀员工”“特殊贡献奖”以及金孔雀集团“优秀工会会员”等荣誉称号。
在这里,他跟同事参与了包括网红象“羊妞”在内的20次野生亚洲象的野外营救。如今,10余头野生亚洲象在中心进行着护理饲养和康复训练,当年救回来的“羊妞”体重从最初的76公斤成长到现在的1.3吨。看到这些,陈继铭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陈继铭说:“这要求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
“象爸爸”陈继铭
他跟同伴一直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逆势出现大幅增长,跟许多包括陈继铭在内的爱象人士分不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展现。”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陈继铭们还在亚洲象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成效。截至2021年底,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已成功繁育出9头小象,填补了中国在亚洲象繁育技术领域的空白。
“象爸爸”陈继铭
“每次有小象诞生,一起陪伴照顾其健康成长,我感觉生命和守护的价值都是神圣和有意义的。”陈继铭说,“这一幕幕的场景,每一次的陪伴和付出,都会更加坚定我作为守护者的决心和责任。”
下一步,在与团队一起做好亚洲象救护、护理及繁育工作的同时,陈继铭希望能够让大象回归自然。目前,救助中心正通过开展亚洲象野外适应训练等,探索成功放归的路径,最终实现人象各得其所、各自安好,共同实现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的目标。
带着这个目标,陈继铭跟着“羊妞”再度一起上了山,又一次开始了亚洲象的野外适应放养之旅。
黄镇:“自主创新”才能突出重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的“赶考”路上,云南已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云南,正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云岭大地上奔腾涌动的创新热潮,汇聚成澎湃强劲的“第一动力”,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
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墨”描绘了科技创新的强国蓝图,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镇非常激动。
黄镇(右二)
“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做出了伟大的规划,说出了我的期盼和心声,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我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拥护。”
用科技创新书写傲人成绩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一家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沃森对此感同身受,“创新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创新型疫苗被国外医药巨头垄断,中国的疫苗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在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靠‘自主创新’。”黄镇看着这两天刚刚由研发部门呈递的新产品临床试验数据报告,眼神中迸发出坚定。
近年来,玉溪沃森始终坚持“生命无价,科技无限”的信念,攻克了高难度的技术壁垒,书写了一项项傲人的成绩。
“沃森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利用好现有资源,更加积极地向科学进军、向创新冲击,以再出发的姿态,搭上国家支持科技创新这一快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出更多优秀的产品。”黄镇说。
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沃森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全力扶持。
今年2月,《“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出炉,重点提到了我国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促进医药工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要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体系。今年6月,云南省专门印发了《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云南支柱产业,实现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云南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和制造基地。
黄镇(左一)
“今天,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对科技创新愈发重视,明确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深受鼓舞、备感振奋。”黄镇感慨道,沃森将不断攻坚克难,开发出更多更先进、更高质、更惠民的创新疫苗产品,努力解决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助力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对沃森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祖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未来,沃森将紧跟党的脚步,同频祖国新脉搏,有信心在未来5年获得不少于6项创新疫苗的临床批件,建立mRNA、DNA疫苗技术平台和新型佐剂技术平台,申请更多自主发明专利,尽心服务国家和人民。”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黄镇定下了发展目标,脚下也有了方向。
来源:云南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