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开始风行微信与邮件之争,我也很有兴趣来凑个热闹说两句。
一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有它的便利之处。它很迅速,没有发言的规定格式,看上去效率很高,但是正因为此,使微信的发言不容易深入思考和考虑长远。
邮件确实更正式,规则要求更多,看上去行文也更规范更严谨些。
表面上看,邮件更看重个人的表达能力。
但是细细想想,难道邮件时代就没有邮件大战的情况吗?像今天的微信群聊一样,一言不合就拉群,毫无目的就进行信息大轰炸,但实际问题一个不解决。
一样有啊!
有人提出邮件锻炼了结构化表达能力。拜托,没有结构化思维的人,不管是用微信还是用邮件,都讲不清楚问题好吗?
随意抛两个问题出去大家探讨,或者东拉西扯、随意推诿,这根本不是微信沟通时代才产生的问题。
二
微信本来设置之初是为了个人生活的沟通方便代替短信而产生。本来就不应该成为工作沟通的主要“场所”。可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的沟通媒介?
在微信之前,工作上不是没有即时通信工具的,MSN/SKYPE等等,为什么他们没有像微信一样入侵我们的生活?
难道不是因为管理者盲目地追求着沟通的效率,追求员工24小时在线即时回应问题,而嫌弃邮件的“迟缓”与“繁琐”吗?
更何况建构一个邮件系统需要相当的网络架构条件,还要考虑信息的机密性和防攻击性等多种条件。在人人都可以创业,人人都想成为老板的时代,微信这种易上手、简便又低成本的工具当然会成为工作沟通的主流媒介。
三
更重要的是,微信是本来生活就在使用的通信工具。在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使用微信可以让触角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员工的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
当使用邮件时,可以泾渭分明的区分上班和下班的时间。邮箱一关,就是你的自由天地。
而微信不一样,996型的老板最喜欢的就是搞“家天下”。随时给员工发个微信“问候”一下,或者煽动他的信徒一起在微信上卷,一言不合就拉群的,这种做法在微信上屡见不鲜。
工具的时效性越强,越对接受信息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暴力”。
即时响应在8小时之内对个人的工作是助力,在8小时之外对个人就是骚扰。
四
天下苦微信久矣。
但让人痛苦的真的是微信吗?
一个企业组织为了获得利润首先应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组织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配置。人的精力也包含在资源之内。
无休止的碎片化信息让我们陷入了工作的牢笼中。
这种过度追求效率而导致碎片化信息的责任,归根到底还是应该由主导使用什么工具的人来背。
说到底,把管理上的弊端全部迁怒于工具是不对的。
不注重落地和总结经验教训,扯皮、随意闲聊最终不能达成共识这类的罪责为什么要由工具来承载?
使用工具的人或者倡导使用工具的人,难道不用思考些什么吗?
五
掀起这场讨论–到底是微信好还是邮件更好的始作俑者,到底是在借题发挥还是真的认为工具培养了人?
人到底怎么使用工具?
而工具又如何改造着你?
亦或是人和工具相互改造会导致人的持续缓慢的进化?
企业的管理行为会导致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冲突,这种倾向既会是天然的也会是根深蒂固的。
工具在创立之初是完全中立的,但是在实用之后就变得有倾向性了。可能跟它天然的属性有关。
一种工具的效率是以牺牲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下班后空闲的时间来强制取得的,这种效率难道值得称赞吗?
归根到底,我们所抗拒的,根本不是微信本身,而是这种对工作、生活毫无边界感的老板。
这大概就是争论的意义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