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智能交通ITS知识科普(智能交通ITS)

01中国迈进国际ITS 大门?

我国交通行业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是1995 年交通部组团参加的第二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那次大会上,我国看到了国际交通界对ITS 的热情,看到了众多未来技术和前沿技术,体验了当时即将在日本规模测试和推广的车载导航,并与日方讨论了日本车载导航和ETC。

此后,我国陆续组团参加ITS 相关会议。1997 年,交通部访问美国考察ITS,并且组织代表团专门参会。

加州体验了自动驾驶,参观了控制中心,在华盛顿拜访了美国ITS 协会,了解美国ITS 总体情况。1998 年,交通部时任总工程师凤懋润作为代表参加第五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并在大会发言,全面展示中国交通的发展和未来。

1智能交通ITS知识科普(智能交通ITS)"

02交通部是最早制定ITS 发展计划的部门?

交通部《公路、水路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 年长期规划》对ITS 的表述和安排, 总目标是到2020 年,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公路技术体系,并逐步建设智能公路运输系统;相关机构建设目标是到2000年建成智能公路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交通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车辆调度与导驶系统、车辆安全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并且实现2010 年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特别要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声光电技术、智能化公路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03中国首个智能交通物联网工程项目启用?

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项目——惠山智能交通示范工程(一期)28日在无锡市惠山区经济开发区启用,该系统整合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数据检测系统、非现场执法、视频监控、信息采集和诱导发布等六个子系统,主要负责整个无锡惠山区的综合交通指挥和实时调度。

据了解,今年2月,以打造国家级智能交通物联网示范基地为目标,惠山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无锡国联集团三方联合,共出资 6000万元成立无锡智科传感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惠山新城为“样本”,探索将物联网核心技术“嫁接”到智能交通领域,这也是无锡市首批启动的“感知中国”标志性示范工程之一。

04 智能交通的着力点?

智能交通属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变道路交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提供出行的便利性及提高交通可靠性等问题,着眼点和发力点体现在这方面。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及互联网促进交通系统演进,例如交通工具不变,但是组织机构变了,如网约车和自行车。实质内容不变,但是方式和渠道发生改变,如网上售票。

平台没有变,驱动和工作方式改变,如自动驾驶汽车。系统不变,控制和管理方式改变,如智能车路系统,新一代交通控制网。如果载运平台和系统都发生改变,那一定是新一代交通系统,但这些全新的交通系统有待研究和发展。

05 智能交通会走向何方?

智能交通将朝着计算、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谈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无论用什么技术手段,都要改变交通运营管理控制手段或者运行平台。我国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加深,要逐渐建立模型化智能运输系统,最终向高级的人工智能运输系统迈进。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一系列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智能交通朝着绿色、低碳与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发展的3 个方向是:第一,是新一代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传感网、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的交通运输控制设施,以及沿道路的能源配送网;第二,是智能化载运工具及运行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共享汽车等;第三,是开放、共享和合作的服务与管理系统,如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出行服务系统,基于新数据系统的决策和管理系统等。

随之而来的,智能交通系统有了发展的新目标,即在既有土木工程设施基础上,依靠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载运工具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化运行和自主运行。创新基础设施结构和服务方式,形成服务和制造领域新产业。

当然,真正的智能交通一定是感知和执行并具,网上服务仅仅是智能交通的初级服务。未来的发展要做出实事求是的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弯道超车有的时候不容易实现。今天,我国社会还没有进入后生长和后工业化的时代,对智能交通的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它不能解决根本的需求和供给矛盾。在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仅仅依靠信息技术不能解决社会矛盾。

06 自动驾驶大众化有待时日?

一方面,产业和资本的积极性与社会认可存在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复杂。2017 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自动化应以人为中心:

技术具备挑战性,但它是可预测和可靠的;但人是多变、不可预测的。

美国兰德公司尼迪・ 卡尔拉和苏珊・帕多克的报告中提到,要证明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与人驾驶车辆相当,需要一辆自动驾驶车辆每天24 小时行驶12.5 年;要保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可靠性,使之能够应对公共道路上发生的状况以避免交通事故,需要数亿甚至数千亿的测试里程。

现在国际上正在讨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如何验证,验证的症结在于目前的计算机和传感器构成的系统还无法理解“上下文”。

当前汽车使用试验场来对汽车新产品进行测试和认证,是基于汽车一百多年的使用和经验总结,其测试和检验的是车的机械性能,不涉及驾驶。自动驾驶汽车不但要检验作为机械产品的车辆,也要检验机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在现有汽车测试场的基础上,设置能够想象出的场景、或者在仿真环境中设计想象中的场景,是无法预测自动驾驶车辆未来遇到的所有环境的,需要创新测试思路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5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2年9月15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