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出炉!珠海建“全国性交通枢纽”为何能上热搜?有多牛?(珠海综合交通规划)

南都讯 近期发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让珠海再一次站到了聚光灯下。

南都10月初刊发的一则短视频(题为《官方明确:将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仅聚焦规划中涉及珠海的其中一个内容,就登上了微博热搜。

规划何以如此受到瞩目?有哪些亮点?释放了怎样的信息?珠海的未来交通格局又有哪些值得人们期待的新变化?南都珠中江政经观察室将带你解读珠海未来“大交通”。

规划出炉!珠海建“全国性交通枢纽”为何能上热搜?有多牛?(珠海综合交通规划)

亮点 1

从“门户型枢纽城市”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广东“十四五”交通发展蓝图中,珠海将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何种角色?

新鲜出炉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给出了答案,在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建设珠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规划所描绘的2025年“交通蓝图”中,广东将打造“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其中广州、深圳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珠海则将肩负起“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任。

对比2017年发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时代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令部分城市的交通定位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十三五”时期,全省仅广州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圳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珠海则和韶关肇庆等一道被定位为“门户型枢纽城市”。

5年后的今天,深圳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并列;珠海在区域的交通定位也实现了历史性跃升,从“十三五”时期“建设门户型枢纽城市”,变身为“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南都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有37处提及珠海,而到了“十四五”,提及珠海的频次飙升至64次,增加近一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珠海在区域交通定位的提升。其中,“十四五”规划所列出的今后5年广东新建、续建重大交通项目清单中,涉及珠海的项目有15个,总投资2683亿元,一个囊括“海(港口)、陆(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枢纽)、空(机场)”的大交通网络首次向世人揭开“盖头”。

亮点 2

两大枢纽 三大机场将建成

在全省交通“十四五”规划中,珠海将上马哪些大项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该怎么建设?珠海大交通时代有何亮点?

规划披露了多个重磅信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大交通枢纽: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珠海鹤洲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规划以及公开报道,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机场现状航站楼北侧,将建设集酒店、餐饮、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城市交通综合体,总投资80.5亿,今年3月8日正式开工。在交通方面将建设三维立体交通体系,涵盖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公交、大巴、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便捷通畅的空港交通枢纽。

珠海航空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机场核心区品质环境,构建珠海机场国际门户形象。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珠海还有三个机场项目上马,总投资448亿元,包括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第二候机楼、配套机坪、第二平行滑行道;珠海机场第二跑道及T3航站区扩建,新建珠海机场第二跑道及第二航站区,规划相应的配套设施;推进珠海莲洲通用机场二期项目……上述项目将与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一个完善的空中交通网络,成为珠海大交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海大道驱车一路向西,穿过珠海大桥,一片郁郁葱葱的蕉林绿野映入眼帘,不久后这里将变身为珠西地区三大轨道交通主枢纽之一——珠海鹤洲高铁综合交通枢纽。

尽管项目尚未动工,但近期密集释放的重大利好,让鹤洲高铁枢纽频频成为舆论瞩目的焦点:9月2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及周边片区综合规划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明确鹤洲枢纽综合规划范围达2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协调范围达51平方公里,需按照新时代的标准,打造“4.0”版本的综合枢纽,提升珠海的门户形象。

9月13日,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新建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让外界首度一窥鹤洲枢纽未来的轨道交通规模:将按三场布置,从东往西依次为珠肇场、广珠澳场、城际场,车站总规模10台22线(含正线)。根据年度线路列车流量,新建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在2035年时客车对数为76对/日,2045年达128对/日。

9月17日,珠海启动鹤洲枢纽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面向全球范围公开征集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及周边片区概念规划暨城市设计,第一名将获设计奖励费400万元及深化整合费用150万元,共计将达550万元。

接踵而至的好消息,意味着鹤洲高铁枢纽动工之日已经不远。“以鹤洲为枢纽、斗门为原点,珠海将真正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斗门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亮点 3

5年将建轨道是过去建设总长度的3倍多

“靴子”终于落地,“轨道上的珠海”呼之欲出。

按照规划,广东“十四五”期间新建、续建轨道交通项目68个,合计里程4765.7公里,总投资额逾2.2万亿,其中直接涉及珠海的新建、续建轨道交通项目5个,总里程352公里,总投资额约1657.4亿。

5年,352公里,意味着什么?最新发布的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珠海轨道交通通车里程103.34公里。于珠海而言,“十四五”规划,意味着最近的5年时间里,珠海将建设的轨道交通里程有望达到过去40多年建设总长度的3倍多。

好消息是,进入“十四五”,长期制约珠海发展的轨道交通“短板”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按照规划,今后五年,珠海将建设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广州北至鹤洲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鹤洲至横琴段;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横琴至珠海机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

今年2月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提出预留6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涉及珠海的是京港澳高速磁悬浮通道,这为珠海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若项目建成,按照目前磁悬浮600公里的保守时速计算,珠海到北京约2300公里,理论上不用4个小时即可抵达。

规划出炉!珠海建“全国性交通枢纽”为何能上热搜?有多牛?(珠海综合交通规划)

亮点 4

“双Y结构”珠深跨海强链接

规划提出“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短短一句话为人们描绘出了上述图景,意味着未来港珠澳大桥有望通过改造,从“单Y”变成“双Y”。

1983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构想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至2018年正式通车,其间经历长达20多年酝酿、6年前期研究、9年施工建设,有关大桥建设的“单Y方案”和“双Y方案”之辩不时响起。其中,“双Y”指港珠澳大桥东边连接香港和深圳,西边连接珠海和澳门;“单Y”也即实际执行的方案,西边连接珠海和澳门,东边仅连接香港。

时至今日,珠江口东西两岸仍缺乏直连通道,深圳与珠海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驾车仍需两三个小时。

香港菁英会理事莫健荣表示,在港珠澳大桥兴建规划时,为巩固香港物流货运中心地位和减低建设成本时间而采纳“单Y”方案,但港珠澳大桥可使用的车辆受限,加上疫情影响通关,令港车北行等政策受阻,导致大桥汽车使用量偏低,不符成本效益。规划提出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可提升大桥使用量,促进深圳与珠江西岸沟通连接。同时,“双Y”大桥直连前海和横琴两地,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片区的协同合作发展,形成湾区交通的“外环”,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更大的布局。

事实上,早在规划发布之前,珠海、深圳两地就在积极谋划推动建设伶仃洋通道,实现跨海直通。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携手深圳推进伶仃洋通道规划。同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的项目中标公示,明确深圳侧的走向,未来有望30分钟从深圳前海直达珠海。

根据初步规划,深珠通道是连接珠海与深圳的一条跨海大桥,选址位于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之间,起于深圳,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向西延伸至台山阳江,为公铁两用通道,将承担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2种功能。

珠海还提前谋划,在深珠通道珠海一侧落脚点(珠海高新区)规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并于今年9月召开深珠合作示范区(后环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发布会。

不少市民关心,规划提出研究“双Y”方案,未来港珠澳大桥若直通深圳,伶仃洋通道建设是否还有意义?伶仃洋通道建设会否受影响?

事实上,为完善珠江口通道布局方面,《规划》同时提出,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有业内人士指出,伶仃洋通道相较港珠澳大桥约20公里,且以铁路功能为主。

有分析人士评价,如果说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内环通道”,那么港珠澳大桥就是珠江两岸的“外环通道”,中间的深珠通道则可看作“中环通道”,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增想象。

漫谈

40余载蜕变 珠海如何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

从早期的区域交通末梢,到珠三角西岸交通枢纽,再到新时代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回顾珠海特区40多年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战天斗地的“交通建设史”。

对于很多老珠海人而言,很长一段时间,珠海都是区域“交通末梢”,出市的方式只能依靠大巴、高速客轮等交通工具,对外道路寥寥数条。

公开资料记载,最早从1904年,珠海便提出建设广珠铁路的设想,但新中国成立之前,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经济凋敝,这一设想终究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当时尚处南海边陲一隅的珠海并未列入建设铁路的优先序列;改革开放后,珠海以特区的新姿态积极谋划推动建设广珠铁路,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如愿。

上世纪90年代,珠海也曾试图承接香港的辐射带动,大力引进港资港企,但陷于交通瓶颈举步维艰。一组公开的数据显示,当时一个集装箱从深圳出发运至香港只需300多元,而从珠海出发则要3000元,运费是深圳的10倍之多。

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在面对外界关于深圳和珠海同为特区,同时起步建设,为何珠海工业没发展起来时向媒体直言:“放眼全国,但凡大城市,海陆空交通都是必备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用大项目来把城市架构搭起来。珠海大量招商引资,但当时没人愿意来,就是交通太不方便。”

为了摆脱困境,几代珠海人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海岛、滩涂、伶仃洋上“从零起步”,先后建成珠海机场、珠海港、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港珠澳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用了近40年时间,令珠海实现了从珠江西岸交通末梢到珠江西岸交通枢纽的蜕变,成为唯一陆桥同时与港澳相连的城市。

2012年广珠铁路、广珠城际先后贯通运营,几代珠海人期盼百年的“铁路梦”终于实现了。

打造成大湾区又一新经济增长极

如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肩负“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珠海,将开启一个新的大交通时代。

很多人关心,大交通时代的来临,对珠海意味着什么?改变的,不仅仅是珠海人未来的出行方式。

业内人士分析,“要致富先修路”、“城市要发展,交通需先行”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珠海城市交通定位的提升,既是广东主动适应新形势,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珠海交通定位和格局,还可加快补齐珠江西岸的交通“短板”,带动引领珠江口东西两翼实现均衡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珠海确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2025年GDP达到6000亿、常住人口300万,2035年GDP达到2万亿、常住人口500万,解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偏小等小城市小体量的问题,打造与深圳交相辉映的新的国家级核心引擎,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但截至2020年末,珠海GDP为3481.94亿元,常住人口244万。对照目标,接下来5年每年人口平均要增长11.2万,GDP需在5年时间增长近一倍,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

对于珠海而言,通过建设“大交通”构建发展“大格局”,进而带动城市大发展、产业大跨越,无疑是珠海能否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抓手。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十四五”规划提升珠海交通定位,既是广东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需要,客观上也将为珠海从“小而美”向“大而强”转型跨越,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与澳门共建湾区“澳珠极点”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交通先行,真正激活珠海的发展动能,打造成大湾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出品:珠中江政经观察室

南都记者 杨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上午9:27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上午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