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襄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襄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太晖

襄阳市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王太晖作政府工作报告。 全媒体记者 王虎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襄阳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稳中求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打赢了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襄阳昂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五年,城市实力地位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两个大台阶,2021年达到5309.43亿元,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二位,连续4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高新区综合实力跃居国家级高新区第29位,枣阳连续6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连续4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襄阳成为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赋予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任,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这五年,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持续突破,无申请退税、商事制度改革等1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区域性统一评价、“三医联动”改革和宜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荣获湖北改革奖,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汉江国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襄阳自贸片区成为高水平开放新引擎,开通9条国际物流通道货运班列,新增5个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我市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跻身全国营商环境评价50强,市场主体五年增加22万户,总量突破60万户。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673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871个,连续3年获评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的市。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二位,我市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这五年,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工业转型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我市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谷城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39.2%提高到45.1%,古隆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我市成为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新增特色和有机农业基地60万亩,襄阳高香茶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由2016年的22%提升到32%,襄州成为“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2019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这五年,大美襄阳魅力日益彰显。中心城市功能品质蝶变跃升,“两轴三环”快速交通骨架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一心四城”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大规模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标准化菜市场、整治背街小巷、增设停车泊位、扩大集中供暖,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城市更加宜居;新建城市公园游园85个、绿道130公里、绿地400万平方米,襄阳古城、“三江五岸”全面亮化,襄阳东站、规划展览馆、图书馆新馆、科技馆新馆成为城市新名片。县域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宜城、南漳老河口3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成效显著,12个全省“擦亮小城镇”试点全面推进,210个村成为省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浩吉铁路、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以北段建成通车,所有县(市)通达两条以上高速公路,民航网络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绿满襄阳”行动成效明显,我市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7.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襄阳人民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年扩面提标,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幅增加,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新增两所高等院校,我市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平安襄阳建设扎实推进,我市连续3年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夺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谷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这五年,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政府立法工作获得司法部表彰,我市成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我们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坚强保障,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扎实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硬仗,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强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建立“三张表”制度,因时因势及时研判,精准施策扬长补短,全力推进经济全面快速恢复。千方百计帮扶企业,做实“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建立全市工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兑现惠企资金41.1亿元,减税降费16.9亿元。全面发动招商攻势,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4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8个,正大集团现代农业和国际商务区、贝特瑞锂离子电池、中力电动叉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汉江生态城文商旅、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产业园等44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东风电驱动智能工厂、麦德利航空座椅组件等257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全面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投放消费券1.4亿元,举办“襄十随神”城市群特色产品展销会,市场消费加快恢复。

(二)着力壮集群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强力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行“链长制”,狠抓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值增幅分别达到28.4%、28.8%、29.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4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家、上市公司3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绿色工厂6家、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家;枣阳经济开发区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津新区成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强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商贸服务业加速转型,引进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30余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7家;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华侨城奇趣童年、奇妙镇和关圣古镇一期建成运营,唐城景区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我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传化公路港一期、苏宁电商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成运营,老河口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我市获评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三)着力抓改革强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两网”建设实现突破,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市本级756个事项实现“一窗通办”,174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1个事项实现“一次高效办”;“清、减、降”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38个惠企事项实现“无申请兑现”,受益企业超过5000家。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襄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位,综合保税区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预验收,襄阳机场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起步,襄阳(东津)科学城、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开工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正式揭牌;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选企业达到1196家,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5家。“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破题开篇,推动设立公共服务联盟13个,3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17个市际交通联通项目开工建设。

(四)着力优格局强功能,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高标准编制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系统推进彰显城市根脉魂的重大项目,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襄水岸线生态修复提升、岘山城市中央公园“四大重点城建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完工。加快实施完善城市功能的补短板项目,华电樊城燃机一期热电联产、樊西综合管廊一期投入使用,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成,新增集中供暖1.3万户,城市排渍、供热供水安全保障、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幅增强。快速推进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的支撑性项目,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全面提速,襄江大道樊城段、南北轴线南延段建成通车,内环提速改造一期东线工程襄阳大道高架和东津互通完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郑万高铁襄阳以南段主体工程完工,保神高速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全线贯通,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和207国道改线工程开工建设,襄阳机场国际区改造完成,雅口航运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小河港开通运营。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PM10、PM2.5实现双降,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15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

(五)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高质量完成,“三类户”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返贫致贫风险实现动态清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4万亩,粮食生产克服极端灾害天气影响再获丰收,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我市成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城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扎实起步,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南漳东巩镇、襄州双沟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完成第二批928个村“两基”补短板任务,我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新增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9家,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完成债务化解,“三农”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六)着力优治理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五项保险稳步扩面,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结算,参保群众市域内就医可自主选择定点医院。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新高考、新中考顺利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湖北文理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147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竣工79个,襄阳市康复医院建成,枣阳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1300余场次,我市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襄阳籍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打击欺诈骗保、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保康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持续巩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助残、红十字事业等实现新发展,审计、统计、公积金、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民防、供销、气象、档案、保密、史志、外事、对台、侨务、工商联、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奋斗成果振奋人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中央和省驻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襄阳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襄阳最大的实际,综合竞争力、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与襄阳的城市地位和发展定位还不相匹配;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仍是襄阳最大的隐忧,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生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需下更大力气;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推动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的新蓝图。我们必须坚决扛起重大使命,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推进“五城共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全面提升襄阳作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成势见效,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五城共建”实现重大突破,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力争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元,全国50强城市位次继续前移,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塑造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创新发展新优势。高标准建设“一核三城”创新主平台,大力度实施创新策源、双链融合、人才引领、要素聚合、协同创新五大工程,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过14%,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6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加快打造科技强市,建成“北部列阵”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高水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实体筑基、产业兴城,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135”产业体系,力争产销过百亿元的企业突破10家、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建成万亿工业强市;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消费中心,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技术创新基地,积极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奋力打造现代大气的美丽襄阳。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子,科学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按照中期300万、远期500万人口规模,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延续城市根脉魂、彰显山水城洲特色,合理安排“一心四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山水文化名城。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构建以“两枢纽四中心”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成“两轴三环九放射”城市快速路网,打造内畅外联的城市交通体系;实施市政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格调品位,高标准实施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等“四大重点城建项目”,大手笔建设汉江生态城、樊城滨江商务带,打造高颜值的城市新客厅;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走得进、待得住、留得下的美丽街区;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塑造更干净、更安全、更有序、更舒适的品质城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襄阳样板”。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积极探索具有襄阳特色城乡融合发展路子,推动乡村振兴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走前列。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域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巩固百亿斤粮食产能,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仓储物流串起供应链,推动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壮大,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枣阳全国百强进位,宜城、谷城、老河口冲刺全国百强,南漳进入百强储备,保康巩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抬高全市高质量发展底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规划建设美丽县城、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力提升环境质量,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十年禁渔”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和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加快重点片区生态修复。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推进机制,办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和超低能耗建设建筑试点;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磷石膏、废钢铁、废铝、废蓄电池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争创“无废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抓好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公益类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襄阳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综合保税区高标准运行,加快建设一类航空口岸,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更大力度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型示范。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奋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多措并举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一老一小”服务、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体系,织密织牢多层次社会保障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健康襄阳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抓好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襄阳,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快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95亿斤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目标完成省定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增长稳中快进

坚持思想向稳增长统一、政策向稳增长倾斜、投入向稳增长集聚,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努力在经济增长稳中快进上见到新气象。

千方百计稳企业强支撑。不折不扣落实惠企政策,全面推行“无申请兑现”,出台降成本措施,倾心竭力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精准开展银企对接,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全年新增贷款400亿元以上,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需求对接、诉求办理等“直通车”机制,支持涉案企业合规检察改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千方百计稳投资强拉动。第一力度抓招商,全年新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150个以上,力争在引进投资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只争朝夕抓项目,重点推进148个省市重点项目、390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突出抓好35个投资过50亿元、11个投资过100亿元的扛鼎项目,加快推进东风股份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吉利科技“硅谷”一期、龙佰集团磷酸铁锂和钛产业链等重大产业项目,引江补汉、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汉江堤防整治工程二期等重大水利项目,南漳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湖北能源襄阳(宜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汉江新集水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60个,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

千方百计稳消费强基础。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消费政策,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抓好华润万象城、王府井商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大力引进首店、品牌店、体验店,大力发展新零售,推广直播电子商务等服务新模式,加强县域标准化农贸市场、乡镇商贸中心和社区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

(二)全力以赴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坚持突出特色、服务产业,加快构筑“四梁八柱”,努力在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见到新成效。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襄阳(高新)科技城尽快实现项目满园,完善襄阳(东津)科学城“三纵三横”路网,启动科创岛核心片区、科创中心项目前期,增强襄阳(尹集)大学城承载功能。加快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湖北隆中实验室实质性运行。支持老河口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宜城、谷城、襄城创建省级高新区。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实施创新企业提升“三百”行动、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扶持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瞪羚企业30家。

打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加快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中国(襄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科技服务产业园建设,全面提升汉江科联网服务功能。开展“联百校、转千果”等科惠行动,常态化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80亿元。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优化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力争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60个,新增大学生在襄就业创业2万人。

(三)全力以赴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坚持引改并举,聚焦关键环节,全面做实“链长制”,努力在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上形成新优势。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国家和省产业基础专项20个以上。大力引进培育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核心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隐形冠军企业20家、上市公司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以上。鼓励头部企业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支持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

实施千企千亿技改行动。推动襄阳卷烟厂搬迁改造等16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推进50个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支持100家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创建3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建设”行动。发挥3个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带动作用,完善2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快推动化工园区绿色转型,促进产业脱胎换骨、园区绿色发展。

(四)全力以赴促进服务业扩容提质

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在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文化旅游业突破性发展。确保华侨城“三园一镇”全面建成运营,推动汉江生态城滨江景观带公园、汉江之眼超级摩天轮、蓝色星球、冰雪世界四大项目全部开工,加快唐城二期建设,新增3A级以上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引进培育高星级酒店、高A级旅行社。加大“襄阳好风日”品牌营销力度,扩大城市影响力。

推动现代物流业优化升级。重点抓好传化公路港二期、中通快递二期、浩吉铁路物流园、小河港多式联运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中环线以内物流园区外迁、整合、转型。

推动新兴服务业加速成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襄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推广。加速发展电商产业,抓好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五进”工程,争创中国(襄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争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五)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努力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取得新成效。

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积极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59.4万亩,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发展特色农业2万亩,新增有机认证面积2万亩。大力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确保盼盼食品精深加工、牧原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10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推动襄州正大百万亩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开春即开工、当年见成效。持续推进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办好第七届汉江流域农博会。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出台支持政策,促进“百强进位”“百强储备”县(市、区)更好更快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持续争先进位。开展县城品质提升行动,打造1—2个美丽县城建设样板;全域启动“擦亮小城镇”行动,促进全市小城镇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三年行动任务,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县(市、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覆盖。基本完成宜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家。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六)全力以赴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推进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努力在城市品质塑造上实现新提升。

强化重点功能区建设。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市域生态空间、中心城区路网、市政工程、中小学布局等专项规划,推动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启动岘山城市中央公园绿道一期工程,积极推进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和樊城滨江商务带开发建设,加大管家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古城墙保护修缮,确保襄水源、凤林古渡等襄水沿线核心节点完成改造、向市民开放。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枢纽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推动郑万高铁全线通车、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建设,加快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襄阳至宜昌、襄阳至新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谋划襄阳至信阳高速公路,抓好207国道改线和316国道一级公路改建,确保河谷大桥、宜城汉江二桥建成通车;推进新集枢纽和唐白河航运开发,确保雅口航运枢纽建成运营;积极推动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开工建设内环提速改造二期、中环北线工程,确保内环提速改造一期、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抓好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收集处理、环卫及公厕、充电桩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棚户区改造遗留项目收尾清零,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改造示范试点。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让城市更干净、秩序更井然。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深交所资本市场“襄十随神”培育中心建设运营,搭建城市群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共用平台,促进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交通“硬联通”、文旅联线联动实现更大突破。

(七)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需求牵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开放,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努力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集聚新动能。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纵深推进“一网通办”,深入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专项行动,实现100个事项“一事联办”、200个事项“全市通办”、500个事项“掌上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一业一证”,实现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扩大区域性统一评价、“拿地即开工”成果应用,新建项目不动产登记实现“验收即发证”。创新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模式,提高智慧监管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审计监督,抓好财智联盟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全国会计信息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襄阳自贸片区开放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与周边城市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新模式,确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争取襄阳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创建省级加工贸易产业园。确保全年出口增长1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

(八)全力以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努力在促进全面绿色转型上取得新进展。

强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开展滚河、蛮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断面达标攻坚,确保全市水功能区水质持续向好。强化土壤环境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抓好磷石膏综合治理。

强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环城林带,扎实推进鄂北生态防护林、汉江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开展“森林十进”活动,创建市级以上森林乡村100个以上。

强力推动绿色转型。积极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试点,支持襄城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化绿色低碳示范单位创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九)全力以赴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展现新作为。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继续办好“零工市场”,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新增扩面8.2万人。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建设,扩大新市民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支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积极推进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区建设,确保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基本建成、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投入使用。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扎实开展学校安全“三大行动”。

加快建设健康襄阳。抓好鄂西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等重点公共卫生体系和疾控体系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探索完善紧密型医联体监管机制,抓好县(市、区)三甲医院创建,持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机制,健全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大对文艺院团、文艺人才、文艺项目扶持力度。确保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襄阳(东津)全民体育运动中心投入使用。积极推动市工人文化宫建设。扎实推进万里茶道、明清城墙申遗,积极创建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加快建设鱼梁洲城市体育公园,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办好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扩大“一网统管”应用场景覆盖面,构建智慧城市运行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十大重点工程,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毫不放松抓好疫情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十)全力以赴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起点、新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严格依法履职。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努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有充分信任感、让市场主体有更强安全感的法治政府。

勇于担当实干。自觉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在对标先进发达地区中树标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改革创新推动攻坚克难,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到,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努力打造担当奋进、高效务实的实干政府。

恪守清正廉洁。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支持政治巡察、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防控,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打造崇德尚廉、风清气正的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集中财力,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1.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18个,其中中心城区53个。

2.完成邓城大道生资市场等46个积水渍涝点和汉唐大道等57处路段易涝点改造。

3.新开通中心城区到近郊镇公交线路2条;中心城区新开通和优化公交线路5条,智能化改造交通路口15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700个。

4.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2900个,其中中心城区6所、学位1680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所,增加学位10995个,其中中心城区4所、学位4955个。完成45所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5.对1000户特殊困难、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设30个街道、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6.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适配功能性辅助器具。其中,为150名残疾人适配假肢,为200名重度残疾人配送护理床,为500名残疾人适配助听器,为2500名残疾人配发功能轮椅,为1650户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7.建设覆盖市、县、乡的三级院前急救网络,实现全市院前急救“一张网”。建设市县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和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各级医院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共用。

8.中心城区新建口袋公园10个,建成全民健身示范工程30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投放收集点100个。

9.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88座。

10.建成零工总场1个、零工分场11个、零工驿站33个,搭建零工之家信息网,免费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劳务对接、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赶考之路就在脚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鼓足干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2日 上午9:07
下一篇 2022年8月12日 上午9:21

相关推荐